医心网  >  业内新闻  >   正文

我国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防治研究取得进展

发布于:2008-12-09 08:36     点击下载


       新华网哈尔滨12月6日电心脏基因突变是导致严重心脏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它常常引起不明原因的突然死亡。针对这一医学领域难题开展的国家973项目《心力衰竭与恶性心律失常的防治基础研究》取得新进展。研究人员找到了一个新的诱发致死性心律失常的突变基因,发现了小核苷酸调控心衰和心源性猝死的机制,这些医学领域的新突破对于防治心脏猝死具有重大意义。

  

       我国每年死于心血管疾病人数近300万,约占我国人口总死亡率的45%。其中,心力衰竭患者近千万。在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病例约60万,50%心力衰竭患者死于恶性心律失常。针对这种情况,《心力衰竭与恶性心律失常的防治基础研究》将选题瞄准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研究的前沿领域,抓住目前制约我国心脏病治疗水平提高的瓶颈问题。

  

       国家973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杨宝峰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临床中,医学专家们发现,在相同或者相近似生活方式的人群中,有些人会因恶性心律失常而猝死,有些则不会。以此为出发点,作为国家973项目的子项目之一,由华中科技大学王擎教授首次发现的新的诱发致死性心律失常的突变基因是一种遗传性的致病基因,由该基因编码的蛋白是导致心律失常、猝死发生的致病原因。杨教授表示,这些最新研究成果的发现为相关治疗方法以及新药的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据了解,《心力衰竭与恶性心律失常的防治基础研究》选题瞄准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研究的前沿领域,结合我国心脏病发病特点,围绕病因—机制—防治三方面展开研究。该项目共分8个子课题,预计5年时间完成。目前该项目取得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已发表在《细胞》《自然医学》等权威期刊上,并获得医学界的高度认可。

 

 

 

来源:新华网



上一篇:[OCC 2014]快行动,早达标,医患携手把血压“管”起来 ----2014中国高血压筛查公益项目走进上海
下一篇:要召回起搏器,也得讲究说话方式?
评论列表:(评论 0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最短5个字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