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心评论 |王东进:心脏瓣膜病的手术 时机和方式的选择
发布于:2017-05-11 09:45
王东进
南京鼓楼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心胸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南京大学医学院教授。曾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阜外医院从事心血管外科工作,曾受教于我国心脏外科专家郭加强教授、朱晓东院士、吴清玉教授等。并至美国、欧洲等地接收系统培训,近年来多次前往欧洲、美国、亚洲等国进行学术交流,1997 年,发明右腋下小切口完成先天性和瓣膜性心脏病等多种手术,该方法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美容效果好,被誉为“王氏切口”。先后参加过 6020多例心脏手术,亲任手术者3000多例, 手术成功率在99%以上。
心脏瓣膜病是目前我国最主要的心脏疾病之一,据统计60岁以上人群瓣膜病患病率为1.93%。随着我国心血管外科水平的提高,瓣膜病手术量也在逐年增加。与欧美等国家不同的是,我国心脏瓣膜手术主要以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为主,但近年来退行性病变也在逐年增长。虽然我国瓣膜疾病手术的相关数据仍较缺乏,但从临床经验上看,我国心血管外科医生面对的心脏瓣膜病病情更重、合并症更多、治疗方式更有限、对外科医生的挑战也更大。作者将列举两个经典案例,以此探讨中国国情下心脏瓣膜病手术时机和方式的选择。
1. 病例
病例1为男性,58岁,因“活动后胸闷、气喘20余年,加重半个月”至我院就诊。一个多月前,患者病情加重,休息时也时发心慌气喘,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出现端坐呼吸,少尿等症状。患者入院后心脏超声提示:风湿性心脏病,联合瓣膜病变;二尖瓣中-重度狭窄伴重度关闭不全,主动脉瓣中度狭窄伴中度关闭不全,三尖瓣中度关闭不全,心功能不全,重度肺动脉高压(90 mmHg),EF 31%,左心房内径(10.1 x 14.3 cm),二尖瓣瓣口面 积0.99平方厘米。胸片提示心胸比0.9~1.0。
病例2为女性,66岁,因“反复胸闷气喘伴腹水20余年,加重一周”入院,患者入院后心脏超声提示:右心腔,左心房增大,三尖瓣重度返流,二尖瓣轻中度返流,右心房内径12 cm x 16 cm,右心室内径增大,前后径6.1 cm,EF 52%。胸片提示心胸比0.9~1.0。
这两个病例是临床工作常见的两类瓣膜疾病,病例1是左心功能不全为主要表现,病例2是右心功能不全为主要表现,其特点都是心脏的重度扩大。这类患者的药物保守治疗效果都一般,因此,需进一步考虑是否有手术指征,以及采取何种手术方式。
2. 手术适应证
根据2014AHA/ACC瓣膜病诊疗指南,将瓣膜病分为4期,基本与心衰分期一致。A期为“高危期”,是指虽无心脏结构病变或心衰症状,但存在发展为心脏瓣膜病的高危因素。B期为“进展期”,指轻到中度的病变但无症状。C期为“无症状的重度病变”,D期为“有症状的重 度病变”。结合传统的NYHA 心功能分级,可以对瓣膜病患者进行危险分层。
因此,根据这样的标准,病例1的患者为瓣膜疾病:D期,心功能分期:C-D期,心功能分级:NYHA IV级。并且以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为原发病变,行二尖瓣手术的指南推荐等级为IIb。病例2的患者为瓣膜疾病:D期,心功能分期:D期,心功能分级:NYHA IV级。该患者行 三尖瓣手术的指南推荐等级为IIa。从该角度看,两例患者都是手术高危患者。瓣膜疾病手术干预指征包括:有无症状,瓣膜病变的严重程度,左右心室对因瓣膜病导致的容量、压力变化的反应性,体、肺循环变化,心律/心率 的问题等。希望通过手术能达成以下目的: 对无症状患 者防止疾病进展导致恶化,改善症状、延长生存,减少瓣膜疾病导致的并发症(室性心律失常、肺动脉高压、卒中、房颤等)。
所以,这两例患者虽然手术高危,但都有手术干预的指征和必要性。
3. 手术方式
针对该两名患者,能采取的手术治疗方式包括:常规心脏手术,心脏移植和机械循环辅助。
病例1中该患者如果只采取常规的二尖瓣置换、主动脉瓣置换和三尖瓣成形,那么巨大左心房会进一步影响心脏功能,并且其压迫心内结构和邻近气道、肺、食管等症状也无法缓解。巨大左房常规的处理会以左心房折叠为主,但是该折叠方式只针对左房后壁,无法解除后壁对纵膈脏器的粘连,后壁折叠术野不佳,易损伤邻近脏器。心脏原位移植术是一种特殊的手术方式,最早用于心脏肿瘤的切除。少量临床研究报道了用心脏原位移植术处理巨大左心房,因此作者将此方法用于该例患者的手术治疗。心脏原位移植术对左心房的减容会更有效,并且解除了与周围组织的粘连。术后患者恢复顺利,3年随访时左心房直径减 少到7.68 cm,肺动脉压降低至38 mmHg,自我症状已明显好转。
病例2中该患者在常规行“三尖瓣置换+二尖瓣成形 +房颤射频消融术”外,另外采取了右房成形术+右心室 流出道重建术来减小右心大小。该患者术后出现了意料中的右心衰,因此从术后第一天开始在V-V ECMO和CRRT 的持续辅助下,患者第二天拔除了气管插管,第七天成功 撤除ECMO。虽然患者术后因低蛋白血症恢复较长时间, 但随访一年时,右心大小以明显减小。
这两例患者的手术方式都非常规,但从手术治疗的效 果而言都是理想的。
4. 讨论
我们缺乏国人的瓣膜疾病诊疗指南,大多数时候依据欧美指南来做临床判断和决策,但是欧美的指南没有告诉我们的是:中国瓣膜疾病患者人群表现差异大;终末期患者比例高,风险评估片面;合并心腔严重增大的患者更高;因此,手术指征需结合实际。而我们的临床经验告诉我们的是:过激的手术方式并不显著增加手术风险,术中心肌保护尤为重要,机械辅助方式(IABP/ECMO/CRRT)为围术期提供保障。
来源:《医心评论》2017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