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心网  >  会议动态  >   正文

【CIT2015大会】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增强支持力的基本方法

发布于:2015-03-23 09:57    

讲者 张奇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本次报告主要围绕在经桡动脉介入治疗(TRI)中优化撑力的基本与高级方法。大致如下:


一.评估患者风险,选择最佳指引导管


1. 导管的选取

Cordis

Medtroic

Boston

Terumo

XB

EBU

CLS/Voda Left

BL

XB-LAD

JCL

Q cueve

-

XBC

-

Voda Left

-

XB-RCA

-

ART

-


选择最适的的指引导管,以便其形状能使指引导管保持同轴性并深入插入(导管插入越深,支撑力越强)。


二.使用强支撑力指引导丝


当初始钢丝支撑力不足时,则应使用强支撑力指引导丝。其特点为Body部分硬度十分强,但头端较软。由于不同厂商导丝头端硬度、头端设计不同,选取时应根据医师操作经验来加以区分。下图为导丝交换配合导管治疗中,导丝支撑力数据。



图1 导丝支撑力随距离的变化


.当以上方法无法实现时,则需按以下顺序使用更高级治疗策略;既借助如双导丝技术、球囊锚定技术、56双导管技术以及导丝锚定技术(由近端支架植入),以下就这几项技术进行简介。


1.双导丝技术

在靶血管内植入第二根支撑力较强的软导丝;

不仅可使迂曲的血管伸直而且其中一根导丝可起轨道作用;

避免球囊或支架贴壁,以增强支撑力和增加球囊、支架的通过性;

借助轨道效应也可以提高器械输送及手术成功率;

缺点:第二根导丝通过预扩张后撕裂病变\扭曲\钙化病变有一定困难;增强支撑力效果有限。


2.球囊锚定技术

在靶血管内进入另一根导丝至分支血管内(通常位于靶病变近端),进入球囊并扩张,可锚定指引导管从而增加支撑力,使得介入治疗器械(如球囊、支架等)能顺利到达治疗靶病变。


应使用与分支血管直径大小相应的球囊并使用较低的压力扩张球囊(6-8atm),以免发生分支血管撕裂。另外,若靶病变近端存在多个分支时,锚定更近端的分支往往更容易奏效。


3.56双导管技术

双导管技术(既子母导管技术)在国内目前未发布相关指南,经过一些研究与论文发表后,该技术被认为是值得尝试,且具有潜力的一项技术。该技术操作步骤为:(15F指引导管进入6F指引导管;(2)连接Y阀、重新装配指引导管系统;(3)在56双导管系统内进行介入操作(4)完成介入治疗后56双导管系统撤出。



2 56双导管耐受力情况


56双导管技术的限制:

5F指引导管内腔的限制(0.059”/1.5mm);

最大同时容纳2根钢丝及一个球囊或支架导管;

不能进行双球囊扩张或双支架同时植入;

造影剂推送相对困难,特别是进入支架导管以后;

5F指引导管长度的限制(3000px);

若完全推出可进入冠脉500px,对于远端血管病变,需要衡量5F导管推出的长度/支架导管的长度(140~3625px)能否使支架到达靶病变。


4.导丝锚定技术(由近端支架植入)

原理类似于球囊锚定,长病变介入治疗时可考虑使用;

在支架无法输送到远端靶病变、但可到达近段病变时,进入第二根导丝,近端释放支架(≈12atm,将第二根导丝挤压在支架和血管壁之间(锚定导丝);

沿第一根导丝输送器械到达远端靶病变;

局限性:后续器械(支架)的输送需要通过近端已经释放的支架,可能反而会增加难度,特别是近端血管存在扭曲或第一根支架释放后扩张不良时。


局限性:导丝卡顿不能撇出


小结


与双导丝技术及球囊锚定技术相比,5进6双导管技术具有显著增加指引导管支撑力的作用。因此在经桡动脉进行复杂冠脉病变介入治疗中可作为首选方法,从而提高PCI治疗成功率。而当PCI治疗进行过程中,球囊已经完成预扩张而支架不能到位时,5进6双导管技术可避免临时更换指引导管,以及导丝面临的预扩张后冠脉急性闭塞风险。


因此对于TRI增加支撑力,应按以下顺序考虑治疗策略:


强支撑力指引导管

强支撑力指引导丝

双导丝技术

球囊锚定技术

5-进-6双导管技术

导丝(边支)锚定技术


来源:医心编辑部整理

转载请注明“医心网”





上一篇:中国结构周 2020|精彩辩论赛:展现热血与活力,探讨决策与技巧
下一篇:重视基层心血管病防治事业发展 ——“第四届中国基层心血管病大会”启动会 暨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
评论列表:(评论 0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最短5个字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