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心网  >  业内新闻  >   正文

​中国结构周2020|十年瓣膜天涯路

发布于:2020-09-18 21:00    

2020年9月14日,第四届中国结构周正式开幕!在接下来的一周时间内,来自国内外的上百位术者将为广大观众带来100余台手术演示。在第一天的会议上各位术者就奉上了多台精彩的病例。


西达赛奈医疗中心Raj Makkar教授演示的TAVR手术是一例重度症状性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0型)伴升主动脉扩张患者,同时还存在冠脉疾病;Raj Makkar教授采取了经右股动脉采用26-mm Sapien 3UItra瓣膜的策略,同时结合Sentinel器械进行脑栓塞保护,在IVUS引导下顺利完成手术;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周达新教授团队在TAVR频道、LAAC频道和国际频道各自完成了1例手术演示;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患者伴有先天冠脉畸形和脊柱侧弯,给手术增加了难度,但吴永健教授团队采用导丝起搏、用极简式方式成竹在胸的顺利完成手术。


首日的手术演示就充分展示了术者高超的技巧和精妙的策略选择,夜间的开幕式暨中国瓣膜十周年纪念活动更是让会议充满了人文情怀。



开幕:共度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学术之周


    2020年9月14日19:00,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 European heart journal 》主编Prof. Thomas Lüscher、德国法兰克福圣凯瑟琳医院Prof. Horst Sievert、美国西达-赛奈医疗中心心血管介入中心主任Saibal Kar教授、嘉诺撒医院香港亚洲心脏中心林逸贤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吴永健教授等国内外数十位专家在线上和线下共同出席并见证这一时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周达新教授主持会议。葛均波院士在致辞时表示线上会议现在已经非常成熟,中国结构周为专家和术者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更是交流协作的舞台,中国结构周继续传播创新性成果,让更多患者获益。


葛均波院士致辞


   吴永健教授代表高润霖院士祝大会圆满成功,同时他也表示,希望通过中国结构周可以让更多医师了解结构性心脏病,共同推进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在国内的发展。


吴永健教授致辞


   林逸贤教授在致辞时表示,自己一直致力于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青年医师的培养,因此成立了亚太结构性心脏病青年俱乐部,希望与青年医师一起推广这项技术,让更多患者可以接受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带来的获益。

林逸贤教授致辞



周达新教授主持


Thomas Lüscher教授讲题


Saibal Kar教授讲题



与会专家讨论


纪念:十年瓣膜天涯路


    结构性心脏病在中国发展的十年,是充满艰辛但开拓进取的十年,是从模仿到创新乃至局部领跑的十年,是星火燎原且波澜壮阔的十年。在十周年纪念视频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国内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具有代表性的领军人物在回忆当初开展首例TAVR手术时仍然历历在目,在谈及十年积累的成绩时充满自豪。葛均波院士开展的首例TAVR手术起到了引领作用;高润霖院士指出,从2012年开始国产瓣膜开始上市前临床试验,历经5年成功获批上市,极大推动了TAVR在中国的发展;王建安教授团队针对中国人群二叶瓣钙化占比较高的特点,成功总结出“杭州经验”,无论是器械还是术式,更加符合国内实际;陈茂教授团队积极拓展TAVR适应证,针对主动脉瓣二叶式畸形、无钙化主动脉瓣、重症主动脉瓣狭窄,经过仔细分析论证,首创了Reshaping TAVI、Supra-annular Sizing等原创技术。


   截止2019年12月,全国已经有30个省市自治区150多家中心开展TAVR治疗;仅2019年一年,全国完成了2600多例TAVR手术。经过十年发展,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已经在全国开枝散叶;未来十年,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将走向何方?面对这一问题,有的专家说是创新是关键,有的说是人才培养很重要,有的说适应证扩大是愿景。每个答案都指明了重要的方向,在他们心中,在中国所有从事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医师心中,未来的确切模样或未可知,但目标坚定:继续磨练技艺,实现特色创新,造福更多患者。





上一篇:《基层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筛查与防治专家共识(2020版)》重磅发布!
下一篇: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概要
评论列表:(评论 0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最短5个字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