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心网  >  业内新闻  >   正文

响应《全球心房颤动患者公约》 应对卒中危机

发布于:2012-11-09 15:28    

我国房颤患者抗凝远差于国际水平

    全球每年发生1500万例卒中,15%因房颤所致。亚太地区拥有全球一半以上人口,正面临一场卒中危机,我国情况更为严重。第23届长城会主席胡大一教授特别强调:“我国房颤患者抗凝治疗不乐观,远低于亚洲平均水平,甚至低于印度。研究显示,我国13个省市社区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率不足2%;医院门诊数据提示,房颤抗凝治疗率仅10%;医院住院患者的华法林使用率仅18.6%。而北美及西欧地区,CHADS2评分≥2分的高危者,抗凝治疗率高达65%。不仅如此,我国抗凝治疗达标率同样严重不足,仅36%房颤患者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控制在2.0~3.0。”
    “规范房颤患者抗凝治疗,加强对房颤及其引发卒中的预防,重视早期诊疗环节,提高医生对房颤的管理意识,将有助减少缺血性卒中等血栓栓塞并发症。”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朱俊教授指出,”由于对于血栓栓塞并危害认识不足,对出血风险过分担忧,加上现有抗凝药物使用局限性,使我国大多数房颤患者未得到有效抗凝治疗。”实际上只要遵照指南原则,正确掌握药物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按要求定期监测凝血功能,房颤抗凝治疗的获益远超过并发症风险。

抗凝评分和新药物可有效降低房颤卒中

    在确定房颤患者是否需要抗凝前,需行卒卒中险评估。朱教授解释,中国首部“房颤抗凝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推荐国际应用最广泛的CHADS2评分系统,主要是为更好评估我国高危患者,且CHADS2评分具有简单、方便和快捷的特点,如能有效应用于临床,我国房颤抗凝比例将会大幅提升。CHADS2评分≥1的房颤患者具有较高卒中风险,应积极采取抗凝治疗。
    中国心律学会/中国心电学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郭继鸿教授指出,华法林使用局限性较大,如疗效不可预测、需定期监测INR将药量至有效安全范围,同时由于与其他药物和食物存在相互作用,因此需严格控制饮食且与部分药物合用时需加强监测,均使患者长期治疗依从性欠佳。”而新型口服抗凝药物(达比加群、利伐沙班和阿哌沙班等)上市将为房颤抗凝带来新希望。

共同参与  践行全球心房颤动患者公约

    为改善对遭受房颤及引发卒中疾病困扰患者的照护和治疗,2011年,由六大国际患者成立的督导委员会连同来自20个国家的39个患者组织代表起草发布《全球心房颤动患者公约》(http://www.signagainststroke.com/zh/all-signees.html)。公约提出全球性统一意见,包括向有关决策者、医疗服务提供者、纳税人和各国政府提供重要的行动建议,以拯救生命,减少疾病负担及巨额医疗费用。
    胡大一教授指出,此次《全球心房颤动患者公约》签名活动将提供给全世界各个国家的医疗决策者们一个参考,展示公众对于公约条款的大力支持。这将有助于将心房颤动及引发卒中的预防工作提高到国家卫生议程的首位。他呼吁:“预防卒中是房颤患者治疗过程中应当优先处理的事项,恰当诊疗可极大程度降低相关人员及社会经济负担。让我们积极参与签名活动,为改变房颤卒中现状共同努力。”



来源: 医心网
上一篇:用微创技术修复“心伤” | 雅培MitraClip®在中国获批上市!
下一篇:我国下肢动脉疾病的知晓率仅1.38%
评论列表:(评论 0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最短5个字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