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心网  >  业内新闻  >   正文

世界华人心血管医师协会(WACC)开启新征程

发布于:2015-06-04 17:32    

 2015年5月28日,9个国家和地区的40余位心血管领域的专家齐聚香港,见证世界华人心血管医师协会(World Association of Chinese Cardiologist,WACC)成立大会的召开,霍勇教授被推选为首任会长。


    2015年6月4日,世界华人心血管医师协会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世界华人心血管医师协会会长、亚洲心脏病学会主席、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介绍说,“中国作为大国的世界地位凸显,华人根系祖国。华人心血管医师秉承报效祖国,为中国心血管学科建设贡献力量的信念,并致力于全球的心血管学科发展。世界华人心血管医师协会(WACC)的成立,将团结和组织全球华人心血管医师,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促进各国华人心血管医学组织间的紧密联系和协同发展、开展心血管科研、积极宣传华人心血管医师中的优秀典范、帮助落后国家或地区华人提高医疗卫生技术水平等工作。”

 

 

世界华人心血管医师协会——首个世界华人专科医师协会


    2014年9月,世界华人医师协会在澳门成立,霍勇先生会同全世界华人心血管医师领袖共同规划成立心血管分会。世界华人医师协会理事长、中国医师协会办公室/联络部主任石丽英女士介绍,“在霍勇、葛均波、韩雅玲等10个国家和地区的共18位核心发起人的共同努力下,推举组织了40余位世界各地的华人心血管医师代表,经世界华人医师协会批准,成立了首个世界华人专科医师协会----世界华人心血管医师协会。”

 


    2015年3月9日,WACC在新加坡正式注册成立。


    2015年5月28日,WACC成立大会在香港召开,标志着世界华人心血管医师协会开启了新征程。来自于全球40多位心血管专家见证参与了这一盛世,世界华人医师协会的领导也主席了会议,专家学者对“世界华人心血管医师协会”的成立表示了祝贺。


    世界华人医师协会会长、中国医师协会会长张雁灵对WACC的成立表示祝贺。他说:“世界华人心血管医师协会是世界华人医师协会成立以后的第一个专科分会,为世界范围内广大心血管华人医师搭建一个沟通与交流的平台。希望世界华人心血管医师协会在第一届理事会的领导下,积极开展世界心血管领域华人医师之间的交流学习,共同促进祖国和全球心血管领域的医疗水平的提高,为人类的健康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霍勇教授表示,WACC成员将更多地通过学术交流,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利用自己的能力,来推动中国乃至全球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

 

心血管疾病需全人类关注 心血管学科建设任重道远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方式不断变化,人类疾病谱发生明显改变。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对人类寿命影响巨大。数据显示:非传染性疾病引起的死亡48%归因于心血管疾病,其每年导致全球超过1700万人死亡,预计到2030年,因此死亡的人数还将上升至2300万。


    在我国,心血管病患者和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人群数量同样巨大。心血管疾病也已成为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医疗风险和高医疗费用的第一大慢性疾病。据估计,我国有心血管病患者2.9亿,这意味着每5个成人中就有1人患心血管病。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人类面临的共同负担,在中国也非常突出。值得高兴的是,这些年中国的心血管临床诊疗技术在不断进步,原创性科研在不断提升,相关卫生政策也更加合理。但我们的学科建设,中国心血管医师的成长和培养,仍需努力,尤其在科研、临床和学术交流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霍勇教授表示。

 

凝聚力量 新启征程


    “全世界华人数量最多,分散在世界各地,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以及地理气候等原因,各地华人的健康状况以及医疗服务水平差异性很大,心血管疾病作为慢病更是如此,华人心血管医师可以做很多事情。世界华人心血管医师协会,我们可以在这个平台上更好的探索适合华人文化背景的慢病治疗模式。”中国工程院院士韩雅玲希望通过合作和交流,能够在华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方面取得更大进步。


    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认为,WACC的成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心血管疾病正成为人类越来越突出的公共问题,作为世界心血管领域最重要的一份子,世界各区域的华人心血管医师需要携手共同面对挑战!团聚让我们更有力量,在世界心血管领域发出华人的更强音!”


    霍勇教授表示,“WACC集结了全球华人心血管医师的资源,凝聚全球华人心血管医师力量,因可以更好地交流专业领域的进展、地区实践,共同协作科研,取长补短,发挥华人人群的整体优势和各区域优势。”WACC将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开展心血管病基础、临床、预防及管理的培训活动,推动学术交流,开展国际合作;


    二、建立全球华人重要心血管病及其环境和行为危险因素的人群监测和随访信息系统,进行年度情况分析,发布华人心血管病防治报告,预测心血管病发病和死亡、疾病负担、危险因素流行和发展趋势;


    三、帮助政府制定心血管病防治规划,开展有关心血管病防治的政策研究,编制心血管病防治指南、技术规范和有关标准;


    四、示范、推广适宜有效的防治技术和措施,探索适宜华人的心血管病防治健康管理服务模式。


    世界华人心血管医师协会将通过自身力量,关心和帮助落后地区,提高当地的心血管临床科研水平以及服务当地的民众。此外,通过官方网站( www.wwacc.org ,预计6月底上线  )来增进全球华人心血管医师的互动交流;创办《Cardiology Plus》专业杂志,发表全世界华人的临床研究,促进华人临床实践的交流、介绍华人医疗模式等。


 世界华人心血管医师协会介绍


    世界华人心血管医师协会(World Association of Chinese Cardiologist, 简称WACC),是注册在新加坡一个国际NGO组织,由霍勇教授会同其他全球杰出的华人心血管医师共同发起成立,首批发起人共18位,理事成员共有50位。WACC是世界华人医师协会成立的第一个分会。

 

WACC为全球华人心血管医师搭建了一个共同的平台,全球华人心血管医师集合了全球华人心血管医师的资源,共同推进全球华人心血管健康。为此,WACC将积极开展临床研究、医师培训、慈善医疗等,同时WACC开设有官网、创办了专业杂志《Cardiology Plus》。

世界华人心血管医师协会第一届主要领导:

 

会长:霍勇
候任会长:葛均波
副会长及发起人:(以字母为序)
陈肇文(中国台湾)、邓锡伟(中国澳门)、冯大力(美国)、傅良雄(瑞典)、蒋忠想(中国香港)、韩雅玲(中国大陆)、胡凯(德国)、葛均波(中国大陆)、李剑明(美国)、李伟联(中国香港)、林俊龙(新加坡)、林幸荣(中国台湾)、林延龄(澳大利亚)、 Ting Henry(美国)、肖汉彬(英国)、杨清源(美国)、余江涛(德国)

 

发起人介绍:

 霍勇(Huo Yong)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及心脏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医学部心血管内科学系主任,分子心血管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栓研究室主任。
亚洲心脏病学会主席;世界华人医师协会副主席;世界华人心血管医师协会会长;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卫计委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专家工作组组长。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主编;《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主编;《JACC心血管介入杂志(中文版)》主编;《美国心脏病学院杂志介入分册(中文版)》主编;美国心脏病学院院士(FACC)。

 

● 均波(Ge Junbo)
中国科学院院士, 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
同济大学副校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心导管室主任,心内科主任,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干细胞组织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上海医学》主编;《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副主编;JACC Interv 、EuroIntervention等多个杂志的编委。
美国心脏病学院院士(FACC);欧洲心脏病学会院士(FESC);中德医学会名誉会长;美国SCAI的Board of Trustee成员。

 

● 陈肇文(Chen Jaw-Wen)
台北荣民总医院医学研究部临床研究科主任, 心脏内科兼任主治医师, 人体试验委员会委员兼执行秘书。
国立阳明大学医学院药理学研究所专任教授、心血管疾病研究中心副主任,医学系合聘教授。
美國心臟學會院士 (FAHA)、歐洲心臟學會院士 (FESC)、亞太心臟學會院士(FAPSC)。

 

● 邓锡伟(Deng Xiwei)
澳门镜湖医院心血管防治中心主任,心内科主任顾问医师。
美国心血管病学院成员,澳门介入心血管病学会理事长, 国际心脏病学(ICA)中国会员,中国心脏介入学会(TCT)会员。
中华现代化科学杂志常务编委。

 

● 冯大力(Feng Da Li)
明尼亚波利斯大都会心血管研究所心脏MRI中心主任;美国华裔心脏病学会心血管影像主席;美国华裔心脏病学会副主席。

 

● 傅良雄(Michael Fu)
瑞典哥德堡大学终身教授 (Chair Professor),主任医师,大学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瑞典哥德堡大学撒格林氏卡(Sahlgrenska)大学医院附属东方医院心衰门诊部主任;歌德堡大学医学博士学位评定固定小组成员;ESC心衰伴保留射血分数(HFPEF)工作组核心成员,正参与HFPEF诊断共识的编写;ESC心肌及心包疾病工作组成员, 曾参与去年心肌炎诊断与治疗共识的编写。

 

● 蒋忠想(Chiang Chung Seung)
香港伊利沙伯医院心脏科主管、顾问医生。
香港医院管理局心脏科服务中央委员会主席,从2000年开始为香港心脏专科学院第8至23届周年学术年会筹委会主席;伦敦、爱丁堡、格拉斯哥皇家内科医学院荣授院士及美国心脏科学院院士。

 

● 韩雅玲(Han Yaling)
中国工程院院士。
沈阳军区总医院副院长兼全军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心血管内科主任,心血管内科教授,主任医师。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候任会长;全军心血管内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解放军医学杂志》、《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和《中国实用内科杂志》副主编及英国《Cardiovascular Therapeutics》杂志副主编。
美国心脏病学院院士(FACC)、欧洲心脏协会院士(FESC)。

 

● 胡凯(Hu Kai)
德国维尔茨堡大学医学院心内科实验室主任 2000/2006,德国维尔茨堡大学学术委员。
复旦大学特聘讲座教授;复旦大学中山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中心实验室名誉主任;留德华人医学会理事。
上海医学编委,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10余SCI杂志审稿人。

 

● 李剑明(Li Jianming)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医学院教授;明尼苏达大学心律失常中心副主任;明尼苏达大学附属医院退役军人医院电生理起博中心主任。
美国华裔心脏协会前任主席;美国明尼苏达卅华裔医生协会前主席;美国心律协会院士;美国心律协会大使(HRS Ambassador);国际心律医师考核委员会委员。

 

 李伟联(Stephen Lee)
香港皇后玛丽医院心脏科顾问主管及香港大学名誉教授、香港皇后玛丽医院心血管专业医师培训主席。
英国伦敦、皇家英国格拉斯哥皇家医学院及英国爱丁堡皇家医学院内科医学院荣授院士;中国及亚洲多个地区心脏介入领域访问学者。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授予 “Justice of the Peace”奖。

 

● 林俊龙(Michael Lim)
新加坡心脏、中风与癌症中心医疗总监。
新加坡国立大学内外全科医学学士,新加坡国立大学内科医学硕士,新加坡医学专科研究院院士(心血管病学),英国皇家内科医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内科医师学会荣誉院士(爱丁堡)。
MBBS、 MMed (Int Med)、 FAMS (Cardiology)、 MRCP (UK)、 FRCP (Edin)。


  ● 林幸荣 (Lin Shing-Jong)
臺北榮民總醫院醫學研究部主任。
臺北醫學大學董事。
國立陽明大學研發長、臨床醫學研究所教授;心臟血管疾病研究中心主任。
美国心脏学院院士(FACC) 、ACC Taiwan Chapter Governor。

 

● 林延龄(Lim Yean Leng)

澳大利亚Raffles心脏中心主任、墨尔本大学医学教授、墨尔本大学西部医院心脏中心主任。
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名誉医学教授。
澳大利亚皇家内科医学院院士、美国心脏学院院士、新加坡医学院院士。
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大连医科大学、第四军医大学教授,厦门大学医学院院长、教授。


  ● Henry H. Ting M.D
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医学院附属纽约长老会医院的资深副总裁、医务品质管制执行长。
前任梅奥诊所医学院副院长及医院医务品质管制长。

 

● 肖汉彬 (Xiao Hanbin)
伦敦荷马顿(Homerton)医院心脏科顾问医师。
英国皇家医师学会院士(FRCP),欧洲心脏协会院士(FESC)。
英国心血管学会、英国心动超声协会、 AHA会员。
《英国心脏病学杂志》编委及多家国际性杂志的评委。

 

● 楊清源(Yeung Ching-Yuen Alan)
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心脏介入教授,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心血管研究所临床主任。
美国联邦政府临床研究中心主席,咨询委员会委员。
美国心脏病学会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美国心脏协会诊断和心脏介入学委员会委员。

 

● 余江涛(Yu Jiangtao)
德国Helmut-G.-Walther医疗中心心脏医院副院长,欧洲心脏病学会会员,德国心脏病学会会员。
中国教育部高层次外籍留学人才。
中国卫生部海医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旅德中国心血管病专家联盟副主席。

 

来源:世界华人心血管医师协会秘书处

 



上一篇:用微创技术修复“心伤” | 雅培MitraClip®在中国获批上市!
下一篇:中央定调:医疗器械国产化破局在即!
评论列表:(评论 0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最短5个字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