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心网  >  业内新闻  >   正文

深度解析华医心诚:机制创新推动名医下县

发布于:2016-03-17 21:54    


随着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多点执业政策逐步放开、社会办医政策逐步落地,医生集团这一概念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界关注。


3月17日,在“2016中国心血管病防治和基层医疗卫生发展峰会”上,一家全新的医生集团——华医心诚医生集团宣布成立,其医师队伍集中了包括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脏中心主任霍勇在内的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多位心血管病学科领域的知名专家。那么,这家“名医云集”的医生集团到底有哪些独到之处、能否在诸多的医生集团之中树立鲜明的品牌优势呢?


聚焦心血管领域 创新运营机制

与市场上很多全科性质的医生集团不同,华医心诚走的是“专、精、深”之路,是一个专注于心血管领域疾病的医生集团,集中该领域最优秀的一批专家。从其医生构成可以看出,其发起专家及旗下核心专家,均系国内心血管领域的知名大夫,专业性与权威性都毋庸置疑。

至于为什么选择心血管疾病进行“单点突破”?原因也很简单:心血管疾病在中国的患者数已高达2.9亿,每5个成人中就有1人患有心血管病,心血管病已经成为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换言之,解决了心血管病领域的防治难题,也就为其他领域的疾病防治积累了充足经验,也为“健康中国”目标的实现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运营模式上,华医心诚吸纳了“体制内分级诊疗”及“市场化资源配置”两种模式的优点,并结合心血管疾病“抢救时间窗窄”及“终身康复指导”的特点,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自身特色的发展模式。


首先,“体制内分级诊疗”的意义在哪里?

国家推出多点执业政策的本意是调动医生积极性、盘活优质医疗资源,并让患者就近得到高质量的诊疗服务,但在具体实施上,由于公立医院的编制、职称、职务、科研等有形、无形的手,绑住了医生的手脚,使其无法从单位人变为社会人

而“体制内分级诊疗”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体制内的医生不需要在“是否离开体制”的问题上犹豫徘徊,完全可以安心在医院做临床、搞科研的同时,享受到医生集团带来的品牌提升,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通过让优秀人才没有后顾之忧的制度设计,有利于让优质服务下沉到基层、助力基层心血管医生队伍的建设。


那么,“市场化资源配置”的优势何在呢?

华医心诚完全以市场化规律运作,可以有效激活现有医师队伍的活力和创造力,盘活优质医疗人力资源,真正解决基层人才缺乏的问题。


一方面,华医心诚给优质的医师提供多点执业的机会,使得有限的医疗资源得到充分的应用,有效缓解大医院的压力,方便患者在基层医院就医。另一方面,华医心诚通过吸引有能力、有抱负的优秀医生“试水”市场经济,既为人才的培养成长提供了一条新的可尝试之路,同时也积累了可观的医生资源库。


移动医疗平台延展 助力基层建设

2015年上半年,移动医疗热闹异常,各类APP层出不穷;而进入下半年,一叠叠“唱衰声”纷至沓来,似乎“互联网+医疗”暂时走入了困境……对于移动医疗投资的潮来潮去,华医心诚的看法是“不管形式,取其实质”。


“互联网与生俱来的便利性,使它在推进医疗资源有效配置方面有其它模式难以比拟的优势。”一名华医心诚的负责人这样谈到,“华医心诚不会放弃线上环节,但与其他的走线上路径的医生集团不同,华医心诚看重的不是挂号、加号或转诊服务,而是希望借助移动医疗实现心血管领域的轻问诊及远程会诊,一方面做好患者的院前评估及院后康复管理,另一方面凝聚专家智慧,减少漏诊、误诊几率,降低医疗风险。”


显然,华医心诚并不止步于线上问诊,落地于广大基层地区的科室建设才是华医心诚的重中之重。这既是心血管疾病治疗的必然性,也是医生集团发展壮大的核心竞争力。


心血管疾病,与感冒、发烧不同,需要及早诊断、即刻抢救,不宜转诊,以免在转诊过程中发生意外。从这个意义上说,“名医下县”要比“患者转诊”更为安全,可行性也更高。但是,若只是“名医下县”而没有设备、器械等医疗服务配置的支持,恐怕也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心血管疾病的基层预防还需要一整套共建机制的配合保障。


资料显示,我国的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数近年来快速增长,其防治重点已经从城市转移向农村:从2009年起,农村居民心血管病死亡率已后来居上超过城市,尤其是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率明显上升。这背后的主要原因则是,农村居民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但健康生活方式宣教未能及时跟进、而农村医疗水平又相对较低。


因此,华医心诚计划通过共建科室等方式,不仅缓解基层医院的资金紧缺,还通过医师培训、学术交流等方式提高基层医院的医疗水平。对基层群众而言,以后或许“足不出县”就能享受到大医院的医疗服务,从而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死亡率;而对医生集团来说,华医心诚也积累了宝贵的客户资源库。


政策东风起 有望打破融资坚冰

融资是医生集团绕不开的话题,因为无论是客户平台搭建,还是服务渠道运营,都需要大量资金。但是在经受过移动医疗跌宕起伏的市场洗礼后,资本界变得慎之又慎。无论外界怎样构划医生集团的美妙远景,投资人却始终犹豫徘徊、持币观望。


“意向投资方希望项目先落地,但是项目落地需要先投钱,这是多数投资人与医生集团之间难以握手合作的最后一道阻碍。”华医心诚的一位负责人解释说,“但是,华医心诚有信心突破这一障碍,我们相信华医心诚潜在的、庞大的商业价值定会赢得投资者的青睐。”


华医心诚的信心满满并不是无中生有。从国家政策讲,国家鼓励并加快推进社会办医机构“成规模、上水平”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从公司服务讲,‘华医为民,心诚笃行’是华医心诚的使命,华医心诚愿为基层人民群众的血管健康保驾护航;从经营角度讲,华医心诚已经绘制好了自己的医生资源库和客户资源库的雏形,并计划从线下走到线上,形成O2O闭环。


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医生都采用医生集团的自由执业方式。据美国医疗协会(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2012年的报告统计,83%的美国医生在“医生集团”中行医。回观中国,在医改不断深化、政策不断突破的当下,医生集团是否能如美国一样发展成医疗行业的主流模式?华医心诚能否矢志不愈、砥砺前行,成为心血管治疗领域的标志性医生集团?


尽管发展前景被看好,也有政策的有力支持,但几乎可以预见的是,在“医生集团”的落地和运行过程中还有很多的未知、很多的挑战。但也正因为这些未知和挑战,政策的支持、社会的认可、资金的流入和业内的共识才显得尤为重要;也唯有不断探索和完善之后的“医生集团”,才能为医改大局中的医生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提供更多的借鉴和启发。


来源:医心网

 



上一篇:用微创技术修复“心伤” | 雅培MitraClip®在中国获批上市!
下一篇:阜外医院成立第十届学术委员会:胡盛寿任学委会主任委员
评论列表:(评论 0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最短5个字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