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心网  >  学术动态  >   正文

【CCIF2016】2015中国大陆心律失常介入治疗数据发布

发布于:2016-04-25 17:54    

心脏性猝死、房颤所致卒中是目前全球性问题,且心脏性猝死是心脏疾病的首要死因。尽管我国心律失常的防治工作发展趋势良好,但在心脏性猝死的一、二级预防方面还是相对薄弱。423日在第十九届全国介入心脏病学论坛(CCIF)新闻发布会中,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阜外医院的张澍教授向参会人员及媒体通报了心律失常治疗现状。

 

 

心脏起搏器

 

我国各省市质控中心人工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心脏起搏器植入量为65 697例,较上一年增幅约10%。患者植入起搏器中,69%为双腔起搏器,31%为单腔起搏器。另外,各省市中江苏省的起搏器植入量最高(9137),上海次之(5470),北京第三(4923)。

 

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

 

2015ICD植入量较上一年分别增长近20%10%2759例。其中,一级预防42%,二级预防58%ICD植入量前三位分别为浙江省(331),广东省(313)和江苏省(294)。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

 

2015CRT植入量为3003例,较上一年增长约10%。其中CRT-P43%CRT-D57%。浙江省(389),江苏省(353),军队(296)分别位列前三。

 

目前网络直报存在一定问题,其显示数据不准确,综合考量厂家所搜集的73 025例起搏器植入数据可能更为精准。如下图:

 

2015植入器械来自企业的数据:

植入性电子装置(起搏器+ICDCRT79 687

2015

起搏器

ICD

CRT

种类

单腔

双腔

单腔

双腔

P

D

数量

23611

49411

2221

931

1509

2001

起搏器73 025—92%:双腔 68%;单腔32% ICDCRT 6662—8%CRT-P 3125CRT-D 3510

 

导管消融

 

近年来,导管消融量逐年增长。2015年各省市自治区质控上报总量为111 092例。导管消融前三位分别为北京(12 354),浙江省(9326),江苏省(9098)。

 

WATCHMAN左心耳封堵术

 

至今,全球逾20 000例患者行WATCHMAN左心耳封堵术,已有55国批准其上市。20143月,通过CFDA批准在中国上市,目前已有93家医院行WATCHMAN左心耳封堵术,超过960例患者植入WATCHMAN封堵器。2014年,全国14各省份,34家医院共植入178例;2015年在23个省份,73家医院植入571WATCHMAN封堵器。手术成功率高达99%,其中围手术期并发症(多为房间隔穿刺并发症)概率约1.5%

 

中国起搏器植入量分析

 

中国心律失常患者在不断增加,心律失常诊治已经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一些先进的诊疗理念和诊疗技术仍未被普遍接受并用于临床。以心脏起搏器为例,目前中国每百万人口安装数量仅为38台,欧美国家这一比例则达到8001000台。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和心脏再同步除颤器(CRT-D)等“高新”技术使用差距则更为明显。

 

据亚太地区2014年统计数据显示,中国起搏器植入量与日本、韩国相近(分别为59735例,57678例,32747例),但就百万人口起搏器植入量看,新西兰以496.6/百万人口高居榜首,其次是日本453.1/百万人口,台湾以204.4/百万人口排第三,而中国大陆仅为44.3/百万人口。在亚太地区中国ICDCRT的百万人口植入量情况也未显乐观。

  

小结


我国的心律失常介入渐入佳境,但仍需推进ICDCRT的普及工作,并在质控方面进一步加强。与会专家呼吁,首先要通过媒体等各种途径普及知识,促进全民选择更科学的生活方式,减少心血管病的发病,从源头上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其次,要通过筛查等手段,尽早发现心律失常风险较高的患者,帮助他们提早预防;同时,要尽快找到能够在中国开展普及的适宜技术,积极鼓励中国医生自主研发自己的技术,让更多心律失常治疗技术、治疗器械实现国产化,扩大可及性。


来源:医心网

 




上一篇:2020 ACC专家共识:口服抗凝药患者出血管理的决策路径
下一篇:【CCIF2016】开拓临床新思维,让创新更进一步 ——2016“进•阶研究基金”项目亮相第十九届全国介入心脏病学论坛
评论列表:(评论 0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最短5个字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