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心网  >  学术动态  >   正文

中国结构周2020 l 阜外吴永健和宋光远教授团队成功演示一例冠脉闭塞高风险TAVI手术

发布于:2020-09-21 17:47    


基于心血管领域的高速发展,中国结构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技术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尤其是心脏瓣膜的介入治疗领域。然而,部分患者可能在TAVI过程中发生冠状动脉阻塞,这是一种致命的并发症,因此也是每个术者每台TAVI必须要面对和考虑的问题。


2020年9月16日,第四届中国结构周手术直播期间,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教授吴永健教授、宋光远教授为我们演示了一例患者在左冠脉闭塞高风险的情况下,如何完美完成TAVI手术,挽救患者生命。


患者术前资料


   患者情况:78岁女性,6年前就被诊断为轻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在6年来持续超声随访,然而病情逐渐加重。最近1个月,活动后胸闷的症状加重,超声检查诊断为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并出现了心衰的症状,心功能达到NYHA III级水平。合并症包括高血压、长期房颤。术前的STS评分为6.1%,属于外科手术换瓣的中危患者。


超声评估:超声提示三尖瓣返流,术前平均主动脉瓣跨瓣压差达到59mmHg,峰值流速为4.9m/s,通过药物调整之后,射血分数和左室大小均达到了较好的状态,但是仍然合并有中度的三尖瓣返流和肺动脉高压。


术前经胸超声评估


CT评估:CT分析显示,患者的右窦相对于左窦和无窦更大,尤其是左窦的窦部空间极小。钙化基本分布在右窦和无窦处。左冠开口在瓣环以上6㎜左右,然而在8㎜、10㎜,即使是12㎜处,仍能看到左冠瓣叶,且已经非常接近STJ高度,因此,考虑瓣膜释放后,非常容易阻挡左冠脉。左冠开口下缘高度仅为6.3㎜,右冠为13.5㎜,故左冠脉阻塞风险非常高。

术前CT测量


吴永健团队提出“瓣上多平面测量”


手术策略:面对未知的高风险,阜外医院TAVI团队并没有选择放弃,而是另辟蹊径采取了3D打印的方式模拟手术过程和进一步推测冠脉阻塞的风险。吴永健教授发现将22㎜的球囊放置到主动脉根部模型中,左冠开口仍然可以保留。



此外,加上患者情况凶险,手术刻不容缓,吴永健教授最终决定在术中采用冠状动脉造影、Balloon-sizing的手段进一步评估,必要时采取冠脉保护的方式进行手术。


手术过程


   考虑到窦的最小径为29㎜,吴永健教授选用了22㎜的球囊进行预扩。球扩后右冠可见显影,左冠完全没有显影,因此瓣膜植入后冠脉闭塞的风险极高。吴永健教授决定采取左冠脉保护策略,为TAVI手术保驾护航。经过IVUS检查冠脉远端和左主干后,决定预置4.5㎜冠脉支架进行保护,并将支架拉至窦管交界处。

 


由于患者无冠窦和右冠窦下侧存在团块状钙化,在瓣膜释过程中,必须考虑瓣膜滑脱的问题。吴永健教授使用VitaFlow瓣膜释放时,选择瓣环平面下3-4㎜位置作为初始位置,逐步释放。


释放过程中造影时发现左冠已经不显影,立刻短暂调整Guidezilla和前降支的支架位置,释放冠脉支架于左主干,恢复了左冠血流,紧着继续快速释放VitaFlow瓣膜。

 

 



释放完成后造影结果显示无压差和返流,达到完美的预期效果,手术取得圆满成功。


四步评估法预防冠脉风险


吴永健教授在术后总结环节中指出,面对存在冠脉风险的TAVI患者,需要做好“四步评估”:


第一,术前需要经过详细的CT分析,分析冠脉高度、窦的大小和高度、瓣叶长度及增厚或钙化等参数;


第二,可以借助3D打印技术,直观地了解主动脉根部的结构,通过体外实验模拟手术进一步评估冠脉闭塞的风险;


第三,通过术中球囊预扩结合造影,直接显示冠脉闭塞的风险;


第四,根据第三步的结果,决定采取预置导丝还是冠脉支架进行冠脉保护下进行TVAI手术。


急性的冠脉阻塞难以在术前或术中进行有效预测,术后迟发的冠脉闭塞也是导致患者死亡风险升高的重要原因,且TVAI术后再次进行PCI治疗的难度较大。在本次手术中,吴永健教授团队凭借精湛的技术以及临危不乱的气度,挑战高难度,成功挽救了患者的生命,得到了现场专家的一片掌声。此外,吴永健教授提出的四步评估法,也对如何对冠脉闭塞高风险患者进行TAVI手术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上一篇:中国结构周2020 | 简约而不简单,吴永健教授、宋光远教授成功演示复杂病例行极简式TAVR治疗1例
下一篇:韩雅玲院士团队王效增教授研究组重要发现!中国急性穿透性主动脉溃疡人群干预临界值有别于欧美
评论列表:(评论 0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最短5个字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