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心网  >  学术动态  >   正文

[长城会] 抗高血压治疗和24小时血压控制的重要性和方法

发布于:2002-09-17 10:11    

9月15日上午,在第1会议厅的诺华卫星会上,香港中文大学医疗系教授,医学博士,英国皇家内科学院高级院士、国际高血压学会会员Dr. Brian Tomlinson做了精彩的专题报告。   Tomlinson指出,虽然降压治疗能显著降低患者的心血管病死率和病残率,尤其是在减少脑卒中发生危险方面,但对降低冠脉事件的效果并不突出。即使是积极降压的高血压患者,其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危险仍高于血压正常者。   这种现象的原因何在?最关键的因素有二个:   1.24小时血压控制不理想;   2.患者依从性差。   一、24小时血压监测研究结果显示:   1.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比偶然测定血压能更准确地预测靶器官损害;   2.24小时动态血压参数的改善也能更好地反映靶器官损害的逆转情况;   3.夜间血压仍然高者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很高;   4.血压变异大是靶器官损害的另一个独立决定因素;   5.血压在晨起时一般会出现较大幅度的升高,与之相应的是清晨时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最高。   因此,在抗高血压治疗中必须强调24小时持续平稳降压,特别是预防晨起血压的升高。   二、T/P比值   24小时血压控制的平稳程度用谷/峰比值(T/P ratio)来反映。多项治疗指南均推荐收缩压和舒张压的谷/峰比值均应大于0.50。这一指标是评估新药和现有药物降压疗效的重要指标。   三、治疗依从性问题   抗高血压药物治疗依从性不佳也是导致长期血压控制不理想的重要因素。患者每周都至少漏服一次药物,每日服药次数多者漏服问题更严重。因此,每日服药一次就能提供有效24小时血压控制的治疗方案将改善患者的依从性,进而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理想降压药物应具备下列特点:   1. 满意的降压效果能持续24小时以上;   2. 每日只需给药1次。   四、ARBs与缬沙坦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研究显示,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s)能够在保持血压昼夜节律的同时,持续平稳地降低血压。ARBs与其他现有的抗高血压药物相比,副作用最小,耐受性最好。代文

上一篇:2020 ACC专家共识:口服抗凝药患者出血管理的决策路径
下一篇:[长城会] 老年多病因心衰的诊断和治疗
评论列表:(评论 0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最短5个字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