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心网  >  业内新闻  >   正文

霍勇:明确行业协会职能,引领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培训工作

发布于:2017-02-07 11:39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霍勇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的诊疗尤其是介入治疗发展迅速,如何进一步提高治疗的规范化、同质化,让治疗更加安全成为迫切任务。2016年12月30日,中国医师协会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试点工作启动会召开;2017年1月23日,心血管病学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启动会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举行。在2015年国务院取消第二、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审批后,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培训交由行业协会负责。

 

那么,在现行的医疗人才培养体系中,介入诊疗培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心血管专科医师进行介入技术培训,应遵循怎样的规范路径和渠道?为何行业协会应该担当临床诊疗技术培训的主体?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就我国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培训的发展过程及如何发挥行业协会引领作用进行了介绍和分析,指出应在新形势下继续稳步提高我国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培训水平。

 

我国心血管介入诊疗培训的发展历程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病学专科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介绍说,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准入培训项目从2007年卫生部发布《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卫医发〔2007〕222号)开始执行,2008年11月公布了第一批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名单,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作为卫生部心血管疾病(冠心病介入)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同时还有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作为心律失常和先心介入医疗质控中心。


    至2015年,根据《国务院关于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决定》(国发〔2015〕27号)和《国务院关于第一批取消62项中央指定地方实施行政审批事项的决定》(国发〔2015〕57号),国务院取消了第二、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审批,这其中即包括了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2007年至2015年期间,由卫生部/卫计委医政司主导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和培训,我国心血管疾病介入医师数量及介入手术例数均保持了高速的增长,介入治疗质量控制和相关医师技术培训亦得到了规范和提高,为中国心血管介入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引领与推动作用。


    随着心血管介入整体发展日趋与成熟,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方针下,国家行政部门对心血管介入治疗的管理模式,由过去的培训、准入、质控全面负责,转变为对事中及事后的监管。在准入制度取消后,介入治疗的培训与质控交由行业协会负责,这种转变使得行业协会作用更为明显,同时也让医疗技术的普及和推广更为容易。

 

行业协会是临床医师技术培养的主体


    纵观国内外,行业协会在毕业后医学教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我国现行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为例,2014年国家七部委《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办法》下发后,国家卫生计生委决定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相关考核及技术管理和日常工作,整体委托给中国医师协会。


    2016年,为加快完善我国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在更大范围深入探索、积累经验、形成制度,国家八部委联合下发文件《关于开展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意见》中强调要发挥行业组织作用,承担制订培训内容与标准、认定培训基地、制订培训招收规划与计划、监督指导培训实施和专科医师资格认证等工作,逐步形成政府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调控,行业组织和相关事业单位协同推进,培训基地规范实施,社会相关各方有效监督的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格局,并根据需要逐步扩展行业组织履职范围。因此,国家八部委委托中国医师协会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工作,首批进行试点的三个专科为神经外科、呼吸与危重症、心血管内科。


    心血管内科之所以成为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工作的首批试点专业,除由于心血管内科在我国疾病治疗中的重要地位外,更为重要的是心血管内科在开展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方面取得了初步经验。我国已先后开展了介入诊疗医师资质授权管理制度、心血管介入医师培训体系与质控体系等方面的建设,建立起心血管专科医师培训和准入机制,为开展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奠定了良好基础。目前已建设各类心血管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230家,覆盖30省141家医院。自2010年至2016年,全国介入心脏病学论坛连续针对全国介入治疗质控数据进行发布,完善了介入医师质控体系。

 

培训主体、培训体系和培训成果——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培训三要素


    虽然国家已经从行政层面取消了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准入,但对于介入技术的培训并不会中止。相反,卫计委将培训等职能委托给中国医师协会进行统筹规划,让行业协会通过高质量的培训与质控,继续提高介入医师的执业水平。从目前介入医师培养方式来看,我国的介入诊疗培训有着三个最为核心的要素。


    第一,由行业协会作为培训管理的主体。行业协会参照相关管理标准,组织并负责介入医师培训,并继续对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进行质控,加强医疗人才培养建设;第二,培训必须依托专业的、拥有丰富经验的管理体系。中国医师协会作为行业协会,具有强大的培训体系并有着丰富的培训经验。由中国医师协会统筹规划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的培训工作,其专业性和权威性让培训质量能够得到保障。另外我国已经拥有一支在国际上一流的专家队伍,尤其是在冠心病和心律失常介入治疗方面,已基本与国际领先水平接轨。此前,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专家工作组为质控和培训工作做出大量贡献,他们丰富的经验也能够确保今后的培训项目维持极强的专业性;第三,完善的培训成果。介入治疗作为心血管内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介入诊疗培训是现有医师培养体系的延伸。它顺应了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体系的建立。作为心血管专科内特殊技术应用的培训,在完成后由行业协会颁发合格证书,并加入介入治疗质控体系,从培训至执业过程,均能保证其高质量的完成。


    霍勇教授特别指出,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病学专科专家委员会从介入培训管理系统的落实、培训体系的制定到开展资格认证、完善质控体系方面,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保持与国际同行的密切交流,既往为全面提高心血管病治疗水平和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做出许多贡献。霍勇教授最后强调,既然行政部门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作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方针,那就更明确了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培训就应该是行业协会的职能,今后也必然由行业协会继续来引领培训、质控等工作的推动。

 

来源: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

 



上一篇:用微创技术修复“心伤” | 雅培MitraClip®在中国获批上市!
下一篇:波士顿科学S-ICD系统正式在华上市
评论列表:(评论 0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最短5个字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