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心网  >  学术动态  >   正文

[长城会] 血管疾病的抗栓治疗

发布于:2002-09-18 10:00    

著名血栓病专家Turpie教授,就血栓性疾病的新理念做了全面阐述。 静脉血栓疾病(VTE) 亚洲尸检研究发现肺栓塞的数量和致死性肺栓塞的发生与西方国家的情况基本相同。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中有1/3会发生深静血栓(DVT)。低分子量肝素(LMWH)在治疗DVT和预防肺栓塞(PE)方面安全有效。现在的抗栓治疗倾向于应用LMWH,持续7~10天,高危病人在院外持续治疗1个月。2003年美国新的指南中将扩展LMWH的应用范围,延长使用时间。研究证实,DVT病人可用LMWH进行院外家庭治疗,不但安全可靠、耐受性好,而且可以节省医疗开支。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DVT病人,也可应用LMWH做为华法林的替代治疗。VTE的治疗应先进行危险因素评估,据此分类再作相应治疗。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抗血小板治疗是中心治疗。阿斯匹林是治疗的基础,氯吡格雷不能完全替代阿斯匹林,对不能使用阿斯匹林者,推荐应用氯吡格雷治疗。氯吡格雷与血小板糖蛋白IIb/IIIa受体拮抗剂或与阿斯匹林联合使用更加有效。CURE研究显示,氯吡格雷可减少NSTEMI病人12个月的心血管事件。无论病人是属于低危、中危、还是高危组,氯吡格雷均有效。PCI-CURE研究发现,对接受介入治疗的ACS病人,应用氯吡格雷能明显减低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氯吡格雷引起出血不多,临床净疗效显著。每治疗1000个病人9个月,可避免28例死亡和22例MI/中风,而只付出4例出血代价。发生出血的量和严重程度取决于阿斯匹林的用量。ACS病人的长期治疗,氯吡格雷建议服用9~12个月。存在的问题是费用高。今后的研究方向是明确其对血管疾病的效应。一些临床试验正在研究氯吡格雷对急性中风和心力衰竭的作用,以及联用阿斯匹林对房颤和STEMI的疗效。在高危NSTEMI/UAP患者,介入治疗24小时内,应使用血小板糖蛋白IIb/IIIa受体拮抗剂。抗凝治疗应超过48小时,已肯定LMWH在不稳定性冠心病中有疗效。在FRISCII研究中,高危病人接受干预治疗(PCI/CABG)者,较之非干预治疗者,12个月时死亡率减少50%。LMWH是传统治疗到介入治疗之间桥梁。LMWH已受到广泛重视,在多个环节上优于普通肝素,并且有可能在大多数情况下替代普通肝素。 戊聚糖钠(Arixtra) 戊聚糖钠是新近人工合成的很有前途的抗栓药物。其二期临床研究发现,在静脉血栓性疾病防治上明显优于LMWH,戊聚糖钠较之LMWH减少55%VTE的发生,而在骨折病人,减少94%VTE的发生。戊聚糖钠应用于AMI病人,明显减少再闭塞。在ACS病人,效果至少与LMWH等同。大规模的三期临床试验,将对戊聚糖钠在VTE和ACS的疗效做全面观察。 《医学论坛报》

来源: 医心网
上一篇:2020 ACC专家共识:口服抗凝药患者出血管理的决策路径
下一篇:[长城会] 心脏性猝死的预防
评论列表:(评论 0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最短5个字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