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心网  >  学术动态  >   正文

【CHC 2014】中国血脂指南更新:坚持走自己的路

发布于:2014-08-21 11:14    

“2011 年,我国参与的国际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s)共计2833 项,2014 年增长至4714 项。但恕直言,其中中国独立领导的RCT 研究屈指可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赵冬教授在昨日论坛上指出。



赵教授介绍说,对Cochrane 图书馆发布的系统综述的搜索发现,2001 年,我国学者撰写的系统综述数量为0,但2011 年增至337篇,但在Cochrane 图书馆发布的所有系统综述中占比例不足3%。



据2009 年中国临床指南协作网发布的数据显示,在中国临床指南文库收集的心血管病相关指南中,52% 为欧美指南的翻译版。48% 是中国相关协会自己制定的指南或共识,其中以共识占多数。其实我国发布的心血管病相关的指南与共识与美国、欧洲相比数量上差的不多,但其中由我国自主进行的临床研究数据为基础的证据少之又少。



”即使在欧美指南中,只有不到15% 的建议是A 级证据,大部分建议是B 级或C 级证据(专家们的共识)。”国外的专家共识主要依据他们国家的医疗体系和临床实践特征作为背景。而由于社会经济水平差异,特别是医疗资源的可及性、医保政策、新药应用等因素导致国外的指南和共识对我国不一定适用。



第一版中国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发布的于2007 年,2014 年已经在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组织支持下,由褚骏仁教授和高润霖院士牵头启动了更新工作。



“经过7 年变迁,欧美指南不断更新,我们认为到了必须要对我国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的时候了。无论我国证据是否充分,必须应明确我国拥有了哪些证据,还缺少什么证据,未来应更侧重哪些方向?”



作为参与国际动脉粥样硬化学会制定血脂指南过程的唯一中国专家,赵冬教授也想把国际上制定指南的流程和思路,借鉴到我国指南制定中。“首先,我们将对国外新近发表的血脂防治指南学习和讨论,专家征集目前中国血脂异常防治临床实践中需要回答的核心问题。”



摆在指南修订组专家面前的首要问题就是“新指南是侧重血脂异常的防治,还是侧重心血管病防治,仅以降低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风险为新的指南的主题。”还要明确指南更新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从流行病、风险评估、临床诊断、治疗等方面确定主要核心问题。



“我们是完全跟风国外指南吗?还是应根据我们既有的尚不完善的研究证据?”赵教授认为,既往国内研究证据应系统收集整理。另外,还应加强对于基层临床血脂异常防治的现状和障碍的调研,“基层医疗问题肯定是解决中国血脂异常防治问题的基础。”



专家组已经分为四个亚组:确定核心问题;针对核心问题进行系统的文献综述;建立新指南的提供和内容框架;撰写各部分初稿;专家组合外部专家讨论;完成指南撰写。国际化操作的指南制定流程也让赵教授对于此次我国血脂指南更新充满信心。“因为其制定过程更规范,符合国际流程。”



赵教授介绍,专家组对每个核心问题进行文献(数据)收集坚持秉承十大原则:包括采用标准化明确可复制的检索和汇总方案;检索时间从2004年至今;检索文献至少包括PubMed 和CNKI,鼓励增加文献检索的范围等。



随着几轮召开的专家组会议和问卷调查,中国血脂指南联合修订工作组已初步确定了一些重要的核心问题和专家意向:如对于调脂治疗的主要目标,采用LDL-C 支持者为89.5%;调脂治疗的次要目标,78.9% 专家认同nonHDL-C;是否需要设定降LDL-C治疗的目标值,84% 的专家认为必须设置;他汀治疗的强度,42% 认为应依据调脂效果逐渐调整达标;对于他汀治疗的剂量,68% 的专家认为对我国人群现有证据进行系统分析。



赵教授还列举了我国重要的血脂研究,强调了胆固醇增高是中国人群心血管病风险增加的主要危险因素。“我认为,这些研究必将对指南修订提供证据支持,从而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血脂新指南。”



对于指南修订过程,赵教授深有感触,“也许在一条变革、创新的路上,梳理出哪些是我国已经明确的,哪些是需要我们调整的,这才是关键,积跬步以至千里。” 


来源于:中国心脏大会2014




上一篇:2020 ACC专家共识:口服抗凝药患者出血管理的决策路径
下一篇:【CHC 2014】我国研究者对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法规了解不足
评论列表:(评论 0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最短5个字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