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心律失常最新指南解读
发布于:2015-06-09 09:53 点击下载
2014年欧洲心律协会/美国心律学会/亚太心脏节律学会(EHRA/HRS/APHRS)联合发布了《室性心律失常专家共识》,内容贴近临床且更注重实用。在2015年心血管疾病药物治疗高峰论坛上,卫生部北京医院杨杰孚教授对该共识的重要内容进行了解读。
一、心律失常的处理原则
1.首先纠正诱发因素,如缺血、电解质紊乱,若为药物所致,应减量或停用。
2.治疗原发病。
3.终止心律失常。
二、室性早搏
(一)功能性室性早搏
1.治疗适应证
(1)在反复告知患者早搏的良性预后和安慰治疗后,症状仍然明显者可考虑药物治疗。
(2)检查发现左室心脏收缩功能下降或左室扩大的患者,频发的无症状室性早搏可能也需要治疗。
(3)24小时超过1万次的室性早搏患者,随访时需重复监测超声心动图。
2.治疗
(1)对安慰治疗无效且症状严重者,可给予β受体阻滞剂或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但这些药物本身也可能引起明显症状。
(2)导管消融仅用于症状明显、发作频繁的患者(通常早搏占总心率20%以上),成功率达74%~100%。
(二)结构性心脏病室性早搏
1.对于EF<35%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早搏的数量并不能预测猝死的危险性。
2.合并左室功能受损的室性早搏患者,即使存在明显的瘢痕组织,消除高负荷的室性早搏(>10%)可明显改善左室功能。
3.频发的室性早搏干扰心脏再同步治疗时,需给予药物或导管消融治疗。
(三)室性早搏与心肌病
绝大多数频发室性早搏不会进展为心肌病,室性早搏可能是潜在心肌病的一种临床结果,导致左心室功能受损的24小时内室性早搏负荷通常在总心搏的15%~25%以上。
三、室性心动过速(VT)
(一)非持续性室速(NSVT)
非持续性VT是指血流动力学稳定,持续时间<30秒的VT。
1.无器质性心脏病NSVT
(1)只有症状明显、无休止或造成左室功能下降时才需要给予药物或导管消融治疗。
(2)运动诱发的NSVT,预后不佳,可能存在心肌缺血。
(3)患者心率在120~130次/分时易诱发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CPVT),猝死风险增高。
2.器质性心脏病NSVT
(1)目前尚无证据显示药物或消融可降低无症状NSVT的死亡率,故不推荐进行治疗。
(2)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NSVT,因室速可增加患者死亡率,故无论是心梗急性期还是心梗后都必须处理。
(3)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NSVT对患者的预后影响尚不明确,若无症状,不主张药物或导管消融治疗。
(二)持续性室速
持续性VT是指VT持续时间>30秒或VT持续时间<30秒,但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1.特发性持续性室速,首选β受体阻滞剂及非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其次,可选择索他洛尔、美西律、普罗帕酮、胺碘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物,但有致心律失常的风险和较大的副作用。
2.对于心脏病引起的持续性室速,若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应首先考虑电复律。若血流动力学稳定,可给予β受体阻滞剂、可达龙、利多卡因等。当药物治疗无效时,考虑导管消融或ICD治疗。
3.注意纠正诱发因素及治疗原发病。
(三)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长QT引起扭转性室速的处理:
(1)停用一切可引起QT延长的药物。
(2)静脉补镁:1~2g硫酸镁用5%GS 10ml稀释后快速静注,以后2g/100~250ml液体静滴。
(3)静脉补钾:最好补到4.5~5.0。
(4)心动过缓者可用临时起搏(起搏频率超过90次/分)。
(5)给予提高心率的药物,如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
(6)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可用利多卡因,但禁用胺碘酮。
四、室颤/无脉搏的室速
1.首选电除颤或电复律。
2.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
首选胺碘酮,利多卡因也可使用。若为扭转性室速,考虑使用镁剂。非QT延长的室性心律失常不推荐使用硫酸镁。
3.静脉推注肾上腺素1~3mg,每3~5分/次。
一、心律失常的处理原则
1.首先纠正诱发因素,如缺血、电解质紊乱,若为药物所致,应减量或停用。
2.治疗原发病。
3.终止心律失常。
二、室性早搏
(一)功能性室性早搏
1.治疗适应证
(1)在反复告知患者早搏的良性预后和安慰治疗后,症状仍然明显者可考虑药物治疗。
(2)检查发现左室心脏收缩功能下降或左室扩大的患者,频发的无症状室性早搏可能也需要治疗。
(3)24小时超过1万次的室性早搏患者,随访时需重复监测超声心动图。
2.治疗
(1)对安慰治疗无效且症状严重者,可给予β受体阻滞剂或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但这些药物本身也可能引起明显症状。
(2)导管消融仅用于症状明显、发作频繁的患者(通常早搏占总心率20%以上),成功率达74%~100%。
(二)结构性心脏病室性早搏
1.对于EF<35%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早搏的数量并不能预测猝死的危险性。
2.合并左室功能受损的室性早搏患者,即使存在明显的瘢痕组织,消除高负荷的室性早搏(>10%)可明显改善左室功能。
3.频发的室性早搏干扰心脏再同步治疗时,需给予药物或导管消融治疗。
(三)室性早搏与心肌病
绝大多数频发室性早搏不会进展为心肌病,室性早搏可能是潜在心肌病的一种临床结果,导致左心室功能受损的24小时内室性早搏负荷通常在总心搏的15%~25%以上。
三、室性心动过速(VT)
(一)非持续性室速(NSVT)
非持续性VT是指血流动力学稳定,持续时间<30秒的VT。
1.无器质性心脏病NSVT
(1)只有症状明显、无休止或造成左室功能下降时才需要给予药物或导管消融治疗。
(2)运动诱发的NSVT,预后不佳,可能存在心肌缺血。
(3)患者心率在120~130次/分时易诱发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CPVT),猝死风险增高。
2.器质性心脏病NSVT
(1)目前尚无证据显示药物或消融可降低无症状NSVT的死亡率,故不推荐进行治疗。
(2)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NSVT,因室速可增加患者死亡率,故无论是心梗急性期还是心梗后都必须处理。
(3)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NSVT对患者的预后影响尚不明确,若无症状,不主张药物或导管消融治疗。
(二)持续性室速
持续性VT是指VT持续时间>30秒或VT持续时间<30秒,但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1.特发性持续性室速,首选β受体阻滞剂及非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其次,可选择索他洛尔、美西律、普罗帕酮、胺碘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物,但有致心律失常的风险和较大的副作用。
2.对于心脏病引起的持续性室速,若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应首先考虑电复律。若血流动力学稳定,可给予β受体阻滞剂、可达龙、利多卡因等。当药物治疗无效时,考虑导管消融或ICD治疗。
3.注意纠正诱发因素及治疗原发病。
(三)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长QT引起扭转性室速的处理:
(1)停用一切可引起QT延长的药物。
(2)静脉补镁:1~2g硫酸镁用5%GS 10ml稀释后快速静注,以后2g/100~250ml液体静滴。
(3)静脉补钾:最好补到4.5~5.0。
(4)心动过缓者可用临时起搏(起搏频率超过90次/分)。
(5)给予提高心率的药物,如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
(6)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可用利多卡因,但禁用胺碘酮。
四、室颤/无脉搏的室速
1.首选电除颤或电复律。
2.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
首选胺碘酮,利多卡因也可使用。若为扭转性室速,考虑使用镁剂。非QT延长的室性心律失常不推荐使用硫酸镁。
3.静脉推注肾上腺素1~3mg,每3~5分/次。
4.尽快启动CPR,给予气管插管。
转自:心在线
相关文章:
- 基层心血管病综合管理实践指南2020
- ESC中文袖珍指南:高血压(2013年版)-临床指南..
-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在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治疗的中国专家..
- 中国他汀安全性评价专家共识重点解析
- 2014AHA/ACC心脏瓣膜病管理指南推荐要点
- 2014年AHA/ACC 心脏瓣膜病患者管理指南
- 家庭血压监测中国专家共识
- 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在心血管疾病中应用的专家建议..
- 2015年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 指导规范 | 中国心房颤动患者卒中防治
- 【卵圆孔未闭中国专家建议】四成人有卵圆孔未闭,大..
- 最新血脂领域指南与临床试验解读
- 解读 AHA/ACC/HRS 最新心房颤动治疗指南
- 欧版 | 2015急性心衰院前和院内管理指南
- 指南 |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血脂管理指导规范..
- 【中国更新STEMI指南】建立区域救治网络,不建议急诊..
- 经导管肺动脉瓣置换医疗机构和操作人员需求专家共识..
- 他汀临床应用指南及副作用
- 强化他汀治疗,预防卒中复发——《中国缺血性脑卒中..
- 《中国高血压基层管理指南》(2014年修订版)要点解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