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心网  >  学术动态  >   正文

[长城会]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方向

发布于:2002-09-15 09:52    

在14日上午的大会报告中,亚太心脏病学会顾问、澳大利亚心脏病学先驱John Graeme Sloman教授做了题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方向”的发言。   Sloman教授从缅怀Desmond Julian, Chazov, Hughes W Day及Lawrence Melzer等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先驱的杰出贡献开始,系统地回顾了几十年来ACS的治疗发展历程。1960s初期,多国专家都提出,应密切监测急性心梗病人的心律。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心脏失代偿早期诊断和有效的支持治疗,不仅能预防心梗病人复发心律失常,还能使心力衰竭得到更积极的治疗,从而改善循环症状。Sloman特别强调,强化对护士和急救人员的培训对更快、更有效地处理心梗的各种并发症有很大的帮助。   1970s后,冠心病监护病房(CCU)在许多国家得到了普及和推广,近30年来,CCU技术的显著提高及监护标准的不断改进对改善冠心病心梗病人的转归起到了重要作用。治疗开始的时间和实施速度也非常重要。冠脉内及全身给予溶栓药物使早期溶栓治疗成为现实。   1980s血运重建技术开始被人们接受,最初为溶栓药物的使用,随后急诊血管成形术开始得到应用,后来发展为血管成形术加支架置入治疗,这些措施的应用缩小了心肌梗死范围,改善病人的预后。随着对心梗治疗认识的深入,冠脉搭桥术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心梗后早期手术已在临床上开展,手术修补二尖瓣反流、心脏破裂、动脉瘤等并发症也成为可能。   1990s后,人们进一步认识到,冠心病治疗上应正确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和其他可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抗血栓形成药物以达到“治本”的目的。   Sloman教授指出,上述这些进展使急性心梗病人的病死率大大降低,1960s之前,急性心梗病人病死率为30%~50%,到了2000年,根据西方国家的大多数临床报告,其病死率已降至10%以下。 《医学论坛报》

上一篇:2020 ACC专家共识:口服抗凝药患者出血管理的决策路径
下一篇:[长城会] 介入心脏病学的可持续性发展
评论列表:(评论 0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最短5个字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