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心网  >  医心杂志  >   正文

科学制定心脏康复的运动处方

发布于:2014-12-18 14:04    

编者按:心脏康复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临床治疗概念。其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以及心脏术后患者,可为这些患者带来身体、精神,社会生活等良好获益。早在 1912年 Herrick提出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卧床休息策略,但该方案导致患者体力下降、低血压以及肺活量下降等不利情况发生。其后40年代 Levine和Lown提出“坐椅子”方案也因 获益不足而未能广受认可。50年代Newman和 Brummer医师提供了早期活动这一概念,并作出相应分级。从而引发了70年代心脏康复方案的研究高潮。Wenger 即是在该时期提出了第一期心脏康复住院期康复方案。而随着 80、90年代对方案的不断细化与模式改进,运动锻炼成为了如今心脏康复的核心内容。下文更多内容将针对不同类型患者, 介绍心脏康复的具体运动方式、强度、频率等细节。从而为各类心脏病患者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 王磊 南京中医药大学 江苏省中医院 江苏省老年医院 

王磊 南京中医药大学 江苏省中医院 江苏省老年医院;医学博士,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2008 年获得德国乌尔姆大学运动康复医学博士学位。2011年分别赴德国乌尔姆大学、波兹坦大学医学院做高级访问学者。江苏省老年医院及南京江宁医院心脏康复科负责人,江苏省中医院康复科副教授,南京中医药大学康复系主任。中国医师协会心肺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会青年委员,江苏省康复医学会理事,江苏省运动医学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康复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江苏省康复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委,美国 hera-band 认证讲师,美国EIM中国讲师。为我国较早的系统学习欧洲心肺康复理论与实践的学者,回国后积极推进我国心脏康复临床工作的开展,并结合国人身体状况制定心肺康复的运动处方,取得了明显成效。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3项,发表论文40余篇。


心脏康复是一种综合治疗,包含内容很广。运动疗法 作为其主要内容之一,主要包含:运动形式、运动强度、 运动时间、运动频率、运动注意事项等内容。本文从总体 上介绍运动治疗相关内容,对无法进行个体化评估(如运 动平板和运动心肺试验)的心血管病患者可作为参考依据。


1. 心脏康复的运动形式


从目前关于运动与心血管病的研究成果来看,有氧耐力训练和力量性训练是心血管病患者运动方式的良好选择,最佳运动方案的建议为有氧耐力训练与间歇力量性训练相结合。有氧运动是心血管病患者康复的重要基础,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全身有氧能力及生活质量。心血管病患者的有氧耐力运动项目以中、低强度的节律性运动为佳,可选择散步、慢跑、骑自行车、游泳,以及需全身肌肉参与活动的中等强度有氧体操,如医疗体操、健身操、 木兰拳、太极拳等。同时还可适当选择娱乐性球类活动, 如门球、保龄球、羽毛球等。每周最好进行 3 次以上中 等强度有氧运动。对于力量性训练,每周最好进行2次肌肉运动,如举重训练。训练时阻力为轻或中度。此外,联合进行抗阻运动和有氧运动可更大程度地提高运动能力。


2. 心脏康复的运动强度


心血管病患者运动时的运动强度以中等强度较为适宜,即相当于最大摄氧量(VO2 max)的40%~60%。以心率表示则运动时有效心率范围为最大心率(HRmax)的50%~70%, 即 有 效 心 率 =(220-年 龄)×(50%~70%)。对于肥胖的心血管病患者,应保持较低运动强度,以利于体内脂肪的利用和消耗,即相当于最大摄氧量的40%~50%或最大心率的50%~60%。其中,最大心率为(220-年龄)。运动时运动强度的大小直 接关系到心血管病患者的锻炼效果,应注意区别对待。 为确保锻炼安全有效,运动强度需控制在已确定的有效 范围内,超过 80% VO2 max 的运动存在一定危险性;小于50% VO2 max 的运动对老年人和心脏病患者适宜。而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并发症较多,以50%~60% VO2 max 的运动强度较适宜。在分为20级的自觉疲劳程度等级(RPE)中,12~13 级相当于最大心率的60%,16 级相当于90%,因此参与运动的心血管病患者应当在11~13 级范围内运动;开始时应按一定的心率和RPE水平强度运动。而医师掌握了心率和RPE之间的对应关系后,就可利用RPE来调节患者运动强度并修订运动处方。


3. 心脏康复的运动时间


心血管病患者开始阶段运动时间可稍短,每次5~10 分钟,以后随机体对运动逐步适应,可视患者身体条件不同逐渐延长。每次运动应包括运动前 5~10 分钟的准 备活动及运动后至少 5 分钟的放松活动。运动中有效心 率的保持时间必须达到 10~30 分钟。由于运动时间和运 动强度相互配合影响患者运动量的大小,当强度较大时, 持续时间应相应缩短;强度较小时,持续时间则应适当 延长。对于年龄小、病情轻、体力好的患者,可采用较大强度、短时间的运动,而对于年老者和肥胖者采用强 度较小、持续时间较长的运动较合适。


4. 心脏康复的运动频率


心血管病患者防治依赖于有条理的生活模式,包括减少热量摄取(如每日减少 500 kcal)、规律的锻炼(每日 30 分钟有氧锻炼)、运动应持之以恒。研究发现,如果 运动间歇超过3~4 天,已获得的运动效果及积累作用就减少。运动频度一般以1 周 3~5 次为宜,具体视运动量的大小而定。如果每一次的运动量较大,可间隔一两天, 但不要超过3 天,如果每次运动量较小且患者身体允许, 每天坚持运动1 次最为理想。


5. 心脏康复运动的一般注意事项


患者运动强度不可过大或进行短时间内剧烈运动,以 免刺激机体的应激反应,导致交感神经兴奋程度过高,儿茶酚胺等激素分泌增多,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甚至诱发 心绞痛或其他急性心血管事件,此类事件对控制心血管病病情十分有害。若运动中患者出现诸如心率、血压下降,疲劳感明显,且难以恢复等不适应情况,应立即减小运动 强度或停止运动。


来源于:《医心评论》2014年05~06期



上一篇:运动康复在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与风险规避
下一篇:Ⅰ型心肾综合征的四个风险预警系统 ——访安贞医院肾内科谌贻璞教授
评论列表:(评论 0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最短5个字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