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心网  >  医心杂志  >   正文

缺血性心力衰竭介入治疗策略

发布于:2013-10-25 09:34    

编者按:对于改善缺血性心力衰竭(IHF),血运重建治疗是其关键策略。那么,如何优化?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外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用于IHF血运重建策略孰优孰劣尚无定论的当下,PCI因其创伤小、并发症少且易被患者所接受等特点而被临床较为广泛地应用。IHF多见于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鉴于此特点,PCI的具体实施亦有其相应的优化策略:例如1.冠脉多支病变PCI血运重建策略包括完全性和不完全性两种,而前者因可显著提高多支病变患者预后被视为是介入治疗首选策略;2.相较于多支病变的一次性PCI策略,分次PCI则可减少IHF患者单次手术时间和造影剂用量,降低急性左心衰、造影剂肾病和PCI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除此之外,由于经皮循环辅助装置可在PCI术中起到稳定的血流动力学支持,该类装置用于辅助PCI治疗的作用也日渐瞩目,然而临床中各种循环辅助装置的使用各有优劣,还应个案对待,以此确保PCI顺利进行。此外,随着干细胞移植可促进心肌及血管再生、逆转心室重构这一新兴疗法的出现,其或可为优化缺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提供更多策略。

文/ 李为民 李俭强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李为民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病医院院长,心血管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流动站指导教师,哈尔滨医科大学心血管疾病研究所所长,黑龙江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


缺血性心脏病是由于心肌长期供血不足,心肌需氧与供养之间不平衡而导致的心肌损伤,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狭窄和闭塞。随着时间推移,缺血性心脏病常导致心肌纤维化,临床上出现心脏扩大、心律失常及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等,从而演变为缺血性心力衰竭(IHF)。研究表明,血运重建治疗可挽救慢性缺血导致的顿抑心肌和冬眠心肌,提高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改善IHF患者预后。目前关于IHF血运重建策略的选择争议较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外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手术孰优孰劣尚无定论,但由于PCI 具有创伤性小、并发症少、易被患者接受等优势,临床应用较为广泛。


一、完全性血运重建与不完全性血运重建

IHF一般多见于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其PCI 血运重建策略包括完全性和不完全性两种。尽管PCI完全性血运重建尚无统一定义,但无论采用何种标准,多数研究结果显示,与不完全性血运重建相比,完全性血运重建可显著提高多支病变患者预后,是介入治疗首选策略。近年,有学者提出“功能性完全性血运重建”的概念,即根据血流储备分数(FFR)判定影像学显示狭窄的病变是否引起心肌缺血,并仅对引起心肌缺血的病变进行PCI。因此,对伴有多支病变的IHF患者,完全性血运重建是总的趋势,通过恢复受累心肌血供,可显著降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并推荐在FFR指导下完成功能性完全血运重建。


二、一次性PCI与分次PCI
多支病变PCI 可一次性进行,也可分阶段完成。尽管一次性PCI 可减少患者痛苦、住院次数和经济负担,但手术耗时长,造影剂和抗栓药物使用量大。对伴有多支病变的IHF患者,考虑到患者心功能较差且多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等特点,行一次性PCI 的手术难度及风险明显增加。与一次性PCI 相比,分次PCI 可减少IHF患者单次手术时间和造影剂用量,降低急性左心衰、造影剂肾病和PCI 相关并发

症的发生率。在分次PCI 间歇期,可更好地调整药物治疗,也可与外科医生探讨CABG或联合手术(Hybrid)的可能,美国最新PCI 指南亦推荐内外科医师应该组成“心脏团队(heart team)”综合评估复杂冠状动脉病变,为患者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此外,采用分次PCI 也可对首次PCI 存在支架扩张不全或贴壁不良等问题进行及时纠正。关于分次PCI的最佳时间间隔目前仍不明确,但美国心脏病学院(ACC)调查研究显示,多数介入医生选择间隔时间在两周以上。


三、经皮循环辅助装置及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应用

IHF患者常伴血流动力学障碍,随着IHF介入治疗的广泛开展,循环支持的地位日渐突出,PCI 联合应用经皮循环辅助装置可提供稳定的血流动力学支持,使患者耐受更长的手术时间,从而保证PCI 的顺利进行。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循环辅助装置是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泵(IABP)、体外膜式氧合器(ECMO)以及新一代的经皮左心室辅助装置(如TandemHeart和Impella LP)。上述循环辅助装置各有优劣,临床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所在医院条件合理选择。IABP由于创伤小、操作简便及价格相对便宜等优点,已成为心导管室常规设备。ECMO需连接膜氧合器,对血液损害大,主要用于心肺功能衰竭或心脏骤停的患者。TandemHeart和Impella LP等经皮左心室辅助装置能在短时间内提供更佳的循环支持,是未来循环辅助装置发展方向。此外,IHF患者多伴有室内传导阻滞,导致心室非同步收缩,加速心力衰竭进程。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能纠正心脏电-机械不同步导致的心功能不全,逆转左心室重构,与PCI 联合应用有助于提高IHF患者生存率。


四、干细胞移植
干细胞移植可促进心肌及血管再生、逆转心室重构,作为心力衰竭的新兴疗法倍受关注。干细胞包括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其中胚胎干细胞因伦理及免疫排斥等问题应用较少,而成体干细胞中的骨髓来源干细胞由于数量丰富、获取方便,已成为干细胞移植的主要选择。研究发现,通过介入方式在冠状动脉内进行干细胞移植显著提高IHF患者射血分数,缩小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患者预后明

显改善。尽管干细胞移植治疗IHF的研究已初见端倪,但仍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例如,何种干细胞疗效最好、何为最佳剂量、移植时机、移植途径、评价手段以及干细胞发挥作用的具体机制等。随着基础研究的深入和更大规模临床研究的开展,干细胞移植在IHF的应用前景值得期待。


综上所述,IHF患者介入治疗应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状况、病变特点及医疗条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介入治疗策略。


来源于:《医心评论》第66期






上一篇:面向中国人群 探寻循证依据 全球最大规模研究再度证明威视派克的临床安全性
下一篇:导管消融是否可作为阵发性房颤一线治疗?
评论列表:(评论 0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最短5个字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