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心网  >  医心杂志  >   正文

热点聚焦之—— 从西医视角对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病研究的建议

发布于:2014-01-06 16:33    

编者按:回首过去的50余年,心血管病防治研究领域正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学说的公认、他汀降脂领域的革命、冠心病介入治疗的里程碑进展等等,都在人类抗击心血管疾病的征途上谱写了辉煌的篇章。尽管如此,心血管病仍然是人类致残致死的首要原因。传统中医在两千多年的医疗实践过程中,为中华民族的健康维护和繁衍昌盛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从西医视角如何看待中医在心血管病中的作用?如何进行中西医结合以进一步提高心血管病防治水平?2013年8月10~11日, “中国中医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成立大会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论坛2013”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论坛专门设立“热点聚焦”版块,以“从西医视角对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病研究的建议”以及“如何病证结合开展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研究?”为两大专题,特邀领域内多位专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以下特将两场专题的精华内容分别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中国中医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成立大会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论坛2013”第二日,围绕“从西医视角谈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病”的热点聚焦拉开帷幕,现场邀请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范维琥教授、李勇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尤士杰教授、吴永健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冯新庆副教授就该场热点内容展开热烈讨论,以期从西医视角对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病研究提出建议,并进行广泛的交流。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吴永健教授表示他作为中医的拥护者,生病了会找中医大夫吃中药,有时也会推荐患者进行中医治疗,例如心肌梗死支架术后,患者仍有不适症状反复发作,这并非是心肌缺血所致,西医没有很好的办法,但是临床上发现此时运用中医整体调理,对改善患者的症状有很大疗效。吴教授说,“未来中医,从基础研究到群体防治,再到疾病不同阶段的结合都有研究前景。”他表示自己要学习中医并积极参与到中西医结合的事业中。最后吴教授强调,“中国医生一直都在追随西方医生的脚步,如果问我们有哪点优势比他们强,那强在中国的医生都耳濡目染了一些中医知识。”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李勇教授表示自己接受中医是有一个过程的,从一开始对中医药表示怀疑,到现在非常有兴趣,再到后来在研究中发现中医确实有效,从而进一步坚定了自己对中医的信心。当很多疾病西医不能有效控制时,加用中药会大有裨益。但他同时指出,现在中医发展存在开发过滥与低效力的弊端,比如一些县医院生产的中药制剂出现了问题,产生恶劣社会影响,对传统医药造成很大的伤害。他建议中医药需要保护性的开发,尤其是治疗心血管病急性期的药物研发要尤为谨慎。西药有着明确的化合物结构,清楚的作用靶点,疗效与不良反应也十分明确,在急性期应用时有很多临床试验数据证明有效。但中药结构成分不清楚,若盲目用于急性期治疗,会使本来一些很有希望的药物面临灭顶之灾。所以中药研发的步子应慢一点、谨慎一点。中医是哲学理论,西医是科学理论,科学理论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变成哲学理论。从中可以看出,中医的层次比西医高,能从整体把握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所以李教授认为在早期预防上,中医药发展的前景更好,比如在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以中药治疗对预防及延缓疾病进展很有帮助。现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以及多重参数的研究方法的应用,对中医的发展都是一个助力。目前,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ood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以黑箱理论评估中药,这也有利于中药疗效的证实。李教授认为中医不要局限于传统中医的方法学,可以在代谢组学等方面加以研究,以此思路研究发展,迎头赶上西医。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尤世杰教授首先对中国中医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的成立表示祝贺。尤教授表示研究所作为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在中医界的领头人,这条路怎么走,怎么跟上世界的形势,并在这个过程中既不失中医的特色,又不失西医的发展方向,其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他认为要做好以下三点:1.保持中医特色,尤其在预防疾病方面,中医独具特色,要做好发扬与传承。《美国心血管病规划2020》也提倡零级预防,由此可见,今后要挖掘中医在预防疾病方面的潜力。2.慢性病的中医调理也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中医对于慢性病患者的治疗可以显著提高病患的整体生活质量,西医单靶点治疗与中医处方整体论治而言,则相形见绌。3.经过十多年的临床研究,从中西医结合研究的结果来看,比单纯中医和单纯西医治疗都要好,说明中西医结合确实是一条路,是有光明发展前途的,因此要坚定不移地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中医、西医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的不同,注定了西医容易推出指南,而中医在这方面有困难,但陈可冀院士一直也在坚持开展这方面的工作,主持并研究了冠心病的辨证分型,辨证与疾病的相关性等课题,为中医治疗合理化、规范化、指南化做出了贡献,指明了方向。西医研究中医有一定的困难,但这么多年,他看到了中西医结合的曙光,在这个新纪元中,尤教授指出要进一步加快中、西医界的协作,减少理论差距,求同存异。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范维琥教授在总结中提到,要不要中西医结合?答案是肯定的,但具体到怎样结合,则有着较为复杂的临床情况。例如,已经做过支架的患者,已经采用了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是否还要继续使用活血化瘀药?他指出,在中西医结合的临床道路上要积累经验,要小心地用药,要一步步走。医学就是这样,不可能等到所有药物都做好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出了指南后才用。要在严格控制下进行探索性地应用,并同时做好RCT,使临床用药有证据,另外配合好基础研究。西医医院也经常使用中成药,西医大夫要知道中成药的药物组成,有何疗效及副作用。在使用中成药时,首先推荐使用有循证医学基础,临床证据多的药物。范教授强调,中、西医大夫要在处方上相互沟通,不要各自为政。西医大夫需要认真阅读中成药用说明书,避免不安全的情况发生。另外西医治疗也要学习中医的个体化治疗,根据每个患者情况制定最好最合理的治疗方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史大卓副院长最后发言,他指出,目前中药的研究基本都是按照现代药理学进行研究的,并且有73%的中成药是在西医院由西医大夫开具的,按照药理方式即西医的方式应用。那是否有效呢?史院长认为是有效的。他说,“中西医合并用药的两个前提,一是慢性病在某个阶段,病理是不发生变化的;二是慢性病在某个阶段之内不会传变,即临床表证在一段时间相对稳定。” 清末徐灵胎说“一病必有一主方,一方必有一主药”,医圣张仲景说“病证结合”,近代名医岳美中也曾说“一个病必有一个主要的病机”。有这个前提在,史院长认为,中西医结合的前景是广阔的。他强调,中医的核心就是辨证,但证是主观的、随意的、灵活的。主体的临床经验、知识学术背景不同,导致辨证不同。但一个病基本的病理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中医的证候,这为从西医视角看中西医结合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契机。




来源: 医心评论
上一篇:热点聚焦之—— 如何病证结合开展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研究?
下一篇: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贡献 ——访中国中医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史大卓教授
评论列表:(评论 0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最短5个字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