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心网  >  医心杂志  >   正文

【医心评论】为生命喝彩 为信念自豪 ——再访前强生介入医疗器械事业部总裁 Marvin L. Woodall 先生

发布于:2015-08-12 11:25    

文 / 董述豪 本刊编辑部

编者按:初见前强生医疗器械事业部总裁Marvin L. Woodall 先生,便被这位老人的亲和力所吸引。虽有着在管理层丰富的工作经验及成功的事业,但这位年过古稀的老人谈吐文雅谦逊,待人平和。仿佛能感受到老人海纳百川的心性。而在进一步沟通中不难发现老人也是一位乐观且热爱生活的人。这种积极的态度也融入到了他精彩的职业生涯中。数十年来他全身心投入到医疗事业,走访考察过世界多个国家,并为心脏支架研究做出诸多卓越贡献,其中参与的一些研究具有医学上里程碑式的意义。时隔2 年,我刊再次有幸于CIT2015 大会期间专访Marvin 先生,下文与您分享这位老者丰富的人生,聆听他独到的见解,以及作为医疗工作者对生命的崇敬。


CCheart:能简要谈谈您的研究经历吗?


Marvin L. Woodall(以下简称Marvin):在从事心脏领域工作前,我曾在一家眼科医疗公司参与白内障医疗产品研究。其后很长一段时间在美国强生公司就职。在此期间我协助强生完成了诸多临床医疗研发,也走访过各国多达1000 多所医院,实地考察了大多数类型外科手术及ICU 中用到的器械及麻醉产品。积累了一定的实用经验。目前我已经退休,但仍为包括美国心血管研究基金会(CRF)在内的数家医疗公司和机构提供策划工作,主要参与提出意见以及顾问工作。其中之一便是在一家心脏瓣膜器械研究公司推动团队进行有关自扩球囊支架在瓣膜内的应用。十分激动能见证这一支架的工作方式,因其尚处于动物实验阶段,不久的将来将服务于人类。但我相信这些还不够多,因为在医疗科学领域,总有发人深思的新技术出现,因此我们需要保持不断进取的心。


CCheart:您参加了多次中国介入心脏病学(CIT)大会,您是如何看待这一心脏领域学术会议的呢?


Marvin:我认为CIT 大会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CIT 也是全球心脏病学会议中,与经导管心血管治疗(TCT)学术年会和欧洲经皮心血管介入学会大会(EuroPCR)齐名的一项盛会,每年都会吸引大量学术专家与医师共同参与。从规模上讲,CIT略少于PCR 的8000 人及TCT 的1.1 万人,成为全球前三的学术会议之一。虽然在全球范围内心脏病学术会议多达上百种,但从规模,技术先进性、时效性及制约性方面来看或有所不及这三大会议,我认为这也是多数专业人士选择参加TCT、PCR和CIT 的原因。此外,CIT 大会的日程和流程组织十分巧妙,专家、厂商以及年轻医师的交流气氛十分融洽。这一点让人难忘。CIT 会议借助先进的电子技术,在会上能实现各国心脏专家的同步讨论,而专家来自多达50 多个国家。这也十分有利于研究成果和新器械的推广。


CCheart:CIT大会已有13年历史,您认为开办多年来CIT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Marvin:我参与CIT 大会已经有6 年了。首先我认为,CIT 会议的规模逐步壮大,虽然并非巨变,但随着更多新医疗技术的可行,这种成长是十分可喜的。因为这一盛会提供了新的机会,使新的技术在中国(举办国)得以发扬光大。其次,会议涉及的学术层面也越发完善。会议以心脏介入治疗为核心,引入了支架技术、瓣膜技术及结构性心脏病等相关病例参考,同时专家参与探讨对于此类病例使用了何种新技术,以及未来的治疗策略。也正因如此吸引了不同类型的参会者前来听会。


CCheart:听闻您曾在强生公司就职数十年,请问您是如何看待公司“Living Our Credo”这一标语呢?其背后的理念是是什么呢?


Marvin:没错,我曾在强生心脏介入医疗系统公司任职达37 年。在此期间我感到十分荣幸。强生是一个遍布全球的大型企业,涉及如药物、医疗器材、个人护理产品等领域。我在其中一个子公司担任这份工作,但也深受公司标语的积极影响。诚然,公司标语“Living Our Credo(为信念自豪)” 背后的全部内容仅是几段简短的条文,但却是整个公司的哲理,涉及员工责任,企业责任,社会责任以及股东责任四大部分,文中字里行间都充满了一种关怀和注重细节的企业文化。无论在强生是何岗位,每一位员工都相信这一原则。或者说是我们的信念。这也是强生公司得以持久屹立不倒经营的原因。而我们每一个人都会遵照这一理念去做事。这份公司宣言不仅仅是一页纸,而是在你工作中需要作出决定时、踌躇时萦绕在脑海的一份准则。它会随时出现,并指引我们在每天各种局面中做出每一步工作安排。这也是十分实用的一则标语。公司宣言的全文在强生官方网站可以下载,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前往阅读。


CCheart:在强生工作期间,您与Martin B. Leon 博士一同参与研究并成功研制出具有重要意义的初代心脏支架。您能与我们分享这一过程中遇到何种困难,以及如何克服的吗?


Marvin:在初代心脏支架的研究过程中,我们首先遇到的难题便是患者发生的亚急性血栓症。简而言之,患者动脉中发生动脉硬化,中层组织变性坏死,并出现斑块、增生、动脉管壁增厚及变硬现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成为栓子,随血流到远处阻塞血管并导致管腔狭窄,发生栓塞。此时血流仅能从狭窄的管腔中通过。而基于此情形,我们在研究中对患者置入了支架以进行血管扩张。但问题发生了。医师通过观察血管造影片发现,虽然支架起到作用,但并未完全扩张,这导致了动脉血管壁与支架之间留有空隙。而血流在此空隙流动,使得血栓再次迅速增长直至血流被完全阻断。而那时我们并未找到解决方案。更严重的是,10%~15% 的患者会发生这一支架扩张不良反应。如果该现象在院内发生,医师可以将患者移至导管室并再次开通血管。但如果在院外发生,患者通常会死亡。其后我们找到了一个简便的解决方案。常规上我们使用120 Psi(磅/平方英寸)的球囊裸金属支架进行血管扩张,而在发生支架扩张不良反应后,我们改进了支架压力值,即改为240 Psi。此时支架将得以良好伸展,问题得以解决。而在药物方面,我们也逐步发现阿司匹林。以及后期发明的一些抗血小板药物可以解决这一问题,这也为支架扩张不良患者增加了一份保障。值得一提的是,人们在发明心脏医疗器械的过程中尝试过多种方式,这其中经历过多次失败(包括激光除栓),但在不懈努力下最终获得支架治疗的成功。


CCheart:您在2001 年退休后仍热衷心脏医疗事业,并在其后担任美国心血管研究基金会(CRF)的CEO,同时持续参与多个国家的重大心血管学术会议直至现在。请问您如何保持这份热情,并不遗余力地做出贡献?


Marvin:心脏医疗领域的各种问题与研究一直吸引着我。十分欣慰能通过科学方法与创新技术着手解决此类问题,消除领域盲区。同时身具这种能力让我感到十分荣幸。而且我对这份事业保持“着迷”已经有50 年了。我的妻子也打趣说我“甚至不懂得如何退休”。看看获益的患者遍布身边乃至全球每一个角落,他们的每一句感谢是对我多年来工作成果的莫大肯定。我认为这是个十分精彩的工作领域,而且现在对我而言已经不算是朝九晚五的常规工作了。我已经将这份事业看做一种乐趣,我很乐享其中。


CCheart:您对新一代的中国心脏学临床医师有何建议?


Marvin:最重要的就是年轻的医师应学习正确的医疗技术。以避免操作不当或是用药错误带来的医疗事故。这是我们最不希望看到的。而在此学习过程中需要再三实践,以确保医师熟练掌握某项技术。当然,欢迎各位医师参加如CIT 这样的大型学术会议,根据各国不同情况,促进生产厂商和临床医师的相互交流;以便本国医师能学习到精良的技术、并分享正确实用的心得用于实践。因为通常器械是由各自公司发明的,投放初期医师仅凭以往知识往往无法良好使用。举例而言,在我们投放一款新支架时,通常是交予经过我们厂商培训且经验丰富的医师,其在传授给年轻医师时,年轻医师需至少经过五个病例实践,确保无误后才被允许独立使用。这也是我们的职责。


来源:《医心评论》2015年02期




上一篇:【医心评论】经桡动脉前向处理累及分叉的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技巧
下一篇:【医心评论】支架亚急性血栓病例带来的思考 ——优化PCI 围术期抗栓治疗
评论列表:(评论 0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最短5个字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