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心网  >  独家资讯  >   正文

CIT2007大会主席高润霖院士专访

发布于:2007-05-09 16:37    

医心网

医心网:高院士,您好!从1977年第一例PTCA出现以来,心血管介入治疗的发展经历了数个发展阶段,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给患者和医生们带来了无数的欣喜。但是忧虑也随之而来,尤其是去年关于药物洗脱支架(DES)安全性的争论,更在全球范围内掀起轩然大波。TCT2006已经结束,但争议似乎并未完全平息。您认为,现阶段我们应当如何评价DES的安全性?

高润霖院士:冠脉介入治疗从1977年Gruentzig进行了第一例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到现在,正好整30年。在这30年大概经历了几次重大的飞跃:第一阶段是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即单独的球囊扩张。它的成功率很低,最开始只有70~80%,其中有6%左右需要急诊做搭桥手术。第二阶段是80年代末期的冠脉内金属裸支架(BMS)。BMS的广泛应用使得PTCA的成功率、安全性明显增加,需要做搭桥手术的患者也降到1%以下;随后,由于 PTCA器械的改进,医生的技术、经验的积累,PTCA的成功率进一步提高。由于支架的应用,并发症也显著减少。可以说,裸金属支架解决了一部分急性闭塞的问题,降低了再狭窄发生率。但是植入裸金属支架以后,再狭窄仍然有20%~25%。这仍然是限制介入治疗的重要的因素之一。在这个阶段中,出现过许多斑块消失技术,像斑块旋切技术,斑块旋磨技术,激光技术等,但这些技术都没有使再狭窄的发生减少,甚至更高,并发症的出现率也很高。此后,有关再狭窄的研究仍然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第三个阶段是近五六年来的药物洗脱支架(DES),它是介入治疗的另外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使需要再次血管重建的病人减到了10%以下,再狭窄也得到了降低,这就真正的解决了再狭窄问题。

      去年DES的安全性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我认为,药物洗脱支架增加了一些晚期血栓形成,大概每年增加0.2%左右。但它没有增加死亡,即没有增加致死的心梗事件发生几率。所以,从整体上来说,药物洗脱支架的安全性跟裸金属支架相似,是没有问题的。

      但不容忽视的是,它增加了晚期血栓形成。怎样规避这一风险呢?我想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植入药物洗脱支架的患者,都必须要坚持双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自上次美国FDA会后,美国的几个学会统一研究认为,药物洗脱支架植入后,双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不能少于一年,这是一个共识。我想我们中国,也应该遵循这一共识。2. 如果医生在植入支架以前得知病人不适合进行双重抗血小板治疗,一般不要使用药物支架。3. 要注意对病人的宣传。让病人知道即使去拜访其他医生时,也一定要把心脏科医生开的药告诉他,说明双重抗血小板药物的重要性。千万不能随便停药,因为突然停药是导致血栓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去拔牙,牙科医生有时候建议说要停用氯吡咯雷,病人一定要让牙科医生征求心脏科医生的意见,以避免发生问题。4. 药物支架临床试验病变的种类是有一定限制的,目前我们在临床实践上,还不宜过分的把所有的病变,所有的病人都做药物支架,应该遵循美国FDA批准的使用指征。对于那些正在研究的病变,临床上还不宜大量应用药物支架,需要等待进一步的临床证据。

医心网:去年的TCT2006把结构性心脏病作为一个重要的议题进行讨论,您能介绍国内都有哪些发展重点吗?除了传统的冠脉介入以外,心血管介入治疗涌现出许多新的领域,您能否介绍一下,这些新领域都包括哪些方面,哪些将是未来发展的重点?

高润霖院士:所谓结构性心脏病就是先天性心脏病,瓣膜心脏病等,这个领域发展快,很有前途。瓣膜心脏病,我们现在做的还只限于球囊扩张、二尖瓣狭窄。其他的目前国内还没有开始做,而国外现在开始做的一些,也是比较早期的一些临床试验。先天性心脏病有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我们国家做的很多,很广泛,发展也非常快。

      除了传统的冠脉介入,介入治疗涌现出的新领域现在有外周血管大动脉,如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等,我们国家都在做;还有干细胞治疗,细胞治疗,生长因子的治疗等,对于非常晚期的病变,冠状动脉血管既不能搭桥,也不能做PTCA,进行细胞治疗,例如干细胞治疗是有些效果的,但是其进一步的效果还需要由比较大的、设计良好的临床试验来证明;还有心律失常方面等,进展也非常快。

医心网:中国的心血管病人越来越多,心血管医生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但规范化、学术化却亟待提高,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我国心血管医生的研究水平呢?是否需要更多的规范化的培训呢?

高润霖院士:在心脏病领域里面,介入治疗的发展越来越快了,尤其是近年来的发展尤为迅速,因此涉及到的问题也就更多了。据统计,05年我国总共做了将近10万例心血管介入手术,06年具体的统计数据还没有出来,但至少会在10万例以上。随着发展,各单位在手术数量、时间前后上有所差异,医生水平也就参差不齐。所以下阶段,我们的任务将着眼在规范化,即对医生要进行规范化的培养、训练。这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进行:一个是技术层面,一个是管理层面。管理主要是卫生行政管理。管理部门要制定规范,即医生做介入治疗手术要具备怎样的资格,怎样监督、考察手术的效果等。目前卫生部在组织,协会也在做这方面的事情,我认为这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行业才会慢慢的越来越规范,真正的发展起来。

医心网:目前,行内有很多会议,但并不是每个会议都是有效的,行内现在有没有把这些会议规范化的想法?

高润霖院士:对于会议,没有人有权威决定让哪个会能开,哪个会不能开。所以现在我们就是要自己管理好自己准备召开的会议。就像CIT,我们就要开成一个真正的国际交流会,把国际的经验引进来。让大家充分的交流,除了要有理论上的进展,还要有实践性的操作。同时让我们很多的不同种类的医院来转播,交流经验。把这个会议办好,这就是我们的任务!总的来讲,中国开会太多了一点,应该集中开好几个大会,使大家能真正有收获。

      另一方面我们的这些会议,大都是属于研讨会性质,将来我们要有真正的教程,和标准的教材。今年我们准备跟TCT合作,办一个中国的训练、进修的教程。这样,按标准一步一步来,希望能够对中国的介入治疗的规范化起到一定的作用。

医心网:CIT已经5岁了,短短5年,它已经发展为中国心血管介入届最有影响的盛会,并逐渐走向国际化,在全球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影响和关注。请您回顾一下它的发展历程,并展望一下未来的发展方向。

高润霖院士:CIT五岁了!第一届CIT会时,仅有1000人左右参会,随后人数越来越多,今年预计将超过3000人。境外参加者约有400多人,其中100多人是我们邀请的国际知名心血管病专家,还有200多人是自费参会的,可以说国际影响越来越大。在内容上,我们的交流日渐丰富。在第一届中,交流的问题还比较少,比较单纯,主要是冠心病。今年就很广泛,有冠心病、结构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等;在形式上,我们有最新进展讲座、技术交流、论文报告、读片讨论、病例讨论,还有电子壁报展示我们的研究成果。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参会者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丰富,涵盖的学科领域越来越全面,交流的深度、广度也有所增加。CIT已经是一个比较丰富,比较全面的会议了。

医心网:最后,请您介绍一下CIT以及中国心血管界与国际交流、合作的现状和未来。

高润霖院士:现在我们跟TCT,跟Euro—PCR之间都有官方的交流。在CIT有TCT at CIT,有PCR at CIT;而今年的TCT将有一个CIT的session ,即CIT将在TCT上组织一个病例讨论。而且Euro—PCR、TCT都给我们提供了展台,给我们一个展示和交流的机会。国际上的交往越来越多,这对我们的发展是一个很好的机遇。

      今年CIT开幕第一天的整个上午,安排了TCT专家的节目;下午有两个多小时,安排的是Euro—PCR专家的节目。这样的话,就把TCT、Euro—PCR核心的内容带到了中国来展示。我们的医生在中国就能感受到专家的风采,聆听专家的报告。另外,通过国外的手术直播,中国医生不出国门就能观看他们的操作、体会他们的技术特点。所以我想,对中国心血管介入医生来讲,这是非常好的国际交流的机会。

      CIT会得到了TCT、Euro—PCR等的大力支持,对于我们提高会议的学术水平起了很大的作用,我们应该感谢国际上的同行,国外的专家对我们的支持,也感谢国内的专家对我们的支持。国内、外专家的支持,广大同道对我们的支持是我们CIT会议成功的最根本的保障。所以,在会议即将开幕之际,我代表CIT大会筹委会,对支持、关爱CIT大会的同道们致以衷心的感谢!



来源: 医心网
上一篇:重磅|中国自主研发心血管OCT系统正式上市 助力PCI精准治疗
下一篇: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优势与劣势
评论列表:(评论 0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最短5个字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