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心网  >  独家资讯  >   正文

非阻塞性CAD与一年时心肌梗死、死亡发生风险的增加有关

发布于:2014-11-10 10:28    

根据退伍军人事务部(Veterans Affairs ,VA)医疗保健制度的一项大型分析结果显示,与无任何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相比,在一年时,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患者与心肌梗死(MI)发生风险增加有相关性。该研究于2014年11月5日发表于Journal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上。


研究人员发现对于1、2或3支血管病变的非阻塞性CAD患者,其MI的发生率逐渐递增,在校正患者基线特征后与无CAD患者相比,患者1年时非阻塞性CAD与MI发生风险较高有相关性。


领导该研究的Thomas Maddox(DenverVA Medical Center, CO)医师向 heartwire 表示,该研究的结果与先前生物学CAD相符合,且与先前生物研究—大多数的MI与非阻塞性狭窄(动脉狭窄)有相关性—的结果也一致。


Thomas医师指出临床医师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时,侧重阻塞性疾病从而找出心绞痛的病因,来判断患者是否行选择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较为恰当。然而,Maddox对心脏病专家、主治医师或患者得到的仅显示非阻塞性狭窄的冠状动脉造影“信息”表示担忧。


Maddox说:“对于这样的患者,事实上非阻塞性狭窄可能不是胸痛的病因且无需行PCI术,但是这并不代表这些患者就是健康的。这仅仅表示这样的患者目前可不行PCI术。患者下一步需要应用他汀和阿司匹林类预防性药物。吸烟患者需要戒烟,所有已知健康的生活方式都有用。


VA医疗保健数据库的大型分析


在建立国家VA临床评估、报告和跟踪(CART)项目后,研究人员收集了关于非阻塞性疾病的数据。CART项目记录所有冠状动脉造影解剖学上的数据,且跟踪纵贯结果。


该研究于2007年至2012年纳入37674例因CAD指征接受选择性血管造影检测的患者,患者先前均未接受过CAD诊断。一半以上(55.4%)的患者有阻塞性CAD,22.3%的患者有非阻塞性疾病。非阻塞性CAD的定义为一处或多出狭窄 >20%但<70%,阻塞性CAD的定义为狭窄>70%, 或冠状动脉左主干(LMCA)狭窄 >50%。


Maddox向heartwire述说:“我们发现导管室人群中很多是非阻塞性CAD患者,在研究中占25%。从冠状动脉疾病的生物学角度来看,冠状动脉可导致MI和死亡。但很多导管试验室虽已注册,但所进行的试验仅纳入阻塞性患者,因此无人研究上述关系。而对于非阻塞性CAD患者的转归,我们尚不清楚。”


在其研究中,MI一年发生率在无CAD患者中为0.11%,在1支血管病变的非阻塞性CAD患者中为0.24%,在2支血管病变的非阻塞性CAD患者为0.56%,在3支血管病变的非阻塞性CAD患者中为0.59%。1,2或3支血管病变的CAD患者(或LMCA)MI发生率逐步升高。


患者死亡率随CAD类型及程度的增加而增高。对于无明显CAD症状患者,1年全因死亡率为1.38%,然而1、2、3支血管病变的非阻塞性CAD患者1年死亡率分别为2.02%、1.50%、2.72%。多变量校正模型分析显示,仅仅3支血管病变的非阻塞性CAD患者与1年死亡率风险增加相关(见表)。


表. MI、死亡和MI/死亡发生风险的校正Cox模型结果


风险比 (95% CI)

终点

无明显CAD

1支血管病变的非阻塞性CAD

2支血管病变的非阻塞性CAD

3支血管病变的非阻塞性CAD

1年 MI

1.0 (ref)

2.0 (0.8–5.1)

4.6 (2.0–10.5)

4.5 (1.6–12.5)

1年死亡

1.0 (ref)

1.4 (1.0–2.0)

1.0 (0.7–1.5)

1.6 (1.1–2.5)

1年MI/死亡

1.0 (ref)

1.4 (1.0–2.0)

1.2 (0.9–1.7)

1.8 (1.2–2.7)


研究者表示,一年MI和死亡发生风险随着CAD程度增加而增高,而不是在非阻塞性和阻塞性CAD间突然升高。这些结果揭示了CAD接受冠状动脉照影确认“阻塞性”和“非阻塞性”二分法特征来预测MI的局限性。


心脏病预防专家Maddox告诉 heartwire,当看到导管插入试验结果显示患者为非阻塞性疾病,他就告诉患者需注意疾病正在缓慢形成,或许有天需要置入支架,或者会出现胸痛,甚至可能出现心脏病发作,因此我们应该讨论出方法来降低这些危险。


Maddox表示,虽然不同性别间,CAD的生物学不会有太大不同,非阻塞性疾病导致MI发生风险也不可能相同,但是下一步还应该在女性患者群中确认这些结果(98%VA人群是男性)。他也希望在非阻塞性疾病患者中开展生活方式改变或药物干预研究,已确定此类方法是否可降低MI的发生风险。


 译自:http://www.medscape.com/viewarticle/834369

  翻译:张娟

  校正:董述豪



上一篇:重磅|中国自主研发心血管OCT系统正式上市 助力PCI精准治疗
下一篇:加拿大心力衰竭研究指南新增血管紧缩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板块
评论列表:(评论 0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最短5个字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