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心网  >  独家资讯  >   正文

中国胸痛中心的建设和展望—— 向定成教授专访

发布于:2014-12-18 17:48    

在我国,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raction, AMI)一直保持较高发病率和死亡率。我国每年心血管病的死亡人数高达350万。AMI的最佳救治时间是发病后的2~3小时,因此救治时间是治疗该症的关键因素。目前建立可缩短救治流程的胸痛中心成为首要方案。胸痛中心能为胸痛患者提供快速而准确的诊断、危险评估和恰当的治疗手段,从而提高胸痛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能力,减少误诊和漏诊,避免治疗不足或过度治疗,降低胸痛患者的死亡率,并改善其临床预后。胸痛中心不仅能提高早期诊断和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ACS)的能力,降低或避免AMI发生,同时可实现准确筛查肺栓塞、主动脉夹层以及ACS低危患者。


广州军区总医院是中国最早开展胸痛中心建设的机构之一。2014年长城会期间,该院从事胸痛中心认证工作的向定成教授接受了采访。向教授就胸痛中心在我国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进行了简要阐述。他表明,中国胸痛中心较国外起步已延后约30年时间,但由于初始阶段已成一定规模,因而近年来发展较快。在国内,传统院内绿色通道主要单纯提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医院的心内科手术效率。但相关研究资料表明,由于早期AMI发病现场以及院前急救环节措施不当会延误患者治疗,因此仅提高院内救治速度无法降低AMI患者发病率。而胸痛中心的建设是进行区域性规划,从而建立区域协同救治模式。该模式致力于缩短首次接触患者到入院实施这一过程的时间。即患者发病后最短时间内转运到恰当医疗机构并接受最佳治疗。


向教授介绍,广州军区总医院自2011年引入该模式至今已有3年历程。胸痛中心的建设已初步展现可喜成果。与引入初期相比,患者接受各类再灌注治疗的时间明显缩短,院内心力衰竭死亡率、住院时间以及费用均明显降低。但下一步仍需在其他地区医疗机构建设类似胸痛中心,以形成区域内协同救治模式。院方《规划胸痛中心》杂志已刊登开设独立胸痛中心且取得效果的医院,以便对胸痛中心进行推广。同时,在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前主任委员胡大一教授、现任主任委员霍勇教授的支持下,广州军区总医院率先开展中国胸痛中心的规范化认证工作。目前,该院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在国内起步较早,并得到国内业界普遍认可。


有关胸痛中心的认证标准,向教授表示目前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参考美国和德国两大国际认证体系对胸痛中心加以认证,但尚存困难与挑战。向教授认为,胸痛中心认证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同步政府对医疗体系改造、院内医疗资源再分配以及各科室间指南流程化且主要考虑以下5要素:(1)协调院内基本资源,加强急诊科和心血管内科沟通以缩短救治时间;(2)院前急救系统(120以及999救护车)与院内绿色通道的整合;(3)PCI医院与非PCI医院或社区医院进行的渠道合作;(4)持续改进胸痛中心救治效率,缩短STEMI总缺血时间;(5)各环节人员的培训与教育。自该标准发布后,胸痛中心在国内的认证工作已开展近一年时间。目前已有2批共计10所医院正式通过认证。而第3批对16所通过审核医院的认证工作已在进行中,并有望在年内完成。


对于我国胸痛中心的认证实施的未来,向教授提出认证工作将是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同时,未来需要更多医院胸痛中心通过规范化认证,以逐步向高效救治AMI患者的目标迈进。针对我国普遍医疗资源情况,向教授强调,在胸痛中心认证5大要素中,持续改进是核心元素。截止2012年,AMI规划救治项目1期数据显示,我国50余家3级甲等医院平均救治流程需112分钟,与国际标准90分钟尚存差距。但通过建设胸痛中心,能在原有水平进一步缩短时间,并有效降低患者再灌注治疗时间以及死亡率是首要目标。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非一蹴而就,需有改进过程。此外,向教授希望医学会专家,各级医院领导与相关部门能积极支持胸痛中心建设。在未来,国家医疗管理部门应出台相关政策,以推动全国范围内胸痛中心建设。此类政策将会对AMI患者的救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整理/董述豪

                                                                                                          

来源:医心编辑部



上一篇:重磅|中国自主研发心血管OCT系统正式上市 助力PCI精准治疗
下一篇:不同材质的饮料瓶可影响CVD发病率?——Systolic BP Upset by Drinking from BPA-Containing Cans
评论列表:(评论 0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最短5个字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