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心网  >  独家资讯  >   正文

【CHC2015】韩雅玲——中国心肌梗死治疗发展历史与展望

发布于:2015-08-11 09:50    

8月8日的CHC2015大会上,冠心病综合诊治新理念新进展专场,韩雅玲院士就中国心肌梗死治疗发展历史与展望做了相关演讲,以下与您分享其中亮点。


一、 发展历程


首先,韩雅玲院士在回顾中国心肌梗死救治发展历程中指出,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数据显示,过去十几年我国急性心梗死亡率依然呈现逐年攀升的趋势,其中近2000个人中就有一例心肌梗死死亡,已成为家庭与社会的大患之一。心肌梗死是因为长期的心肌缺血导致的心肌细胞死亡而致,可因冠状动脉内斑块破裂导致血栓形成,或是冠状动脉血流突然完全或部分中断而致。针对病因,相关研究显示血运重建是能够真正减少心肌梗死面积的有效手段,要点是快速、完全以及持续的再灌注,其主要手段目前包括药物溶栓和心导管介入治疗。目前我国急诊PCI数量相较国外仍较低,但近年来已积极推行和规范化相关策略,例如,就绿色通道的开通,减少DTB时间等制定相关指南(图1)。


图1 急性ST段太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


尽管如此,韩院士指出,目前我国STEMI再灌注治疗时间窗仍有延迟,原因有以下几点:患者对病情判定能力或就医意识不强;院前急救系统和转运系统不完善;医院内部STEMI治疗的临床途径不规范;以及社会救助机制不健全。


针对以上原因,韩院士强调,应明确各级医院对STEMI患者院前急院内急救的基本任务,包括:120急救体系帮助患者安全、迅速地转到医院;基层医院应在30分钟内溶栓,否则应尽早将患者转诊到能够开展急诊PCI的医院,或尽早溶栓,其后将患者安全、迅速地转送至PCI医院;大医院应实现院内急诊科、导管室及CCU的无缝连接。


针对溶栓,韩院士特别总结了代表目前溶栓药物研发的四个阶段(图2),并指出我国溶栓的应用明显不足,如果能将目前溶栓使用率(二级医院36.8%,三级医院14.6%)提高到90%,将为STEMI救治发挥极大作用。

图2 溶栓药物研发的四个阶段


此外,针对急诊PCI的发展历程,相较国外1990s的直接PCI院内死亡率小于5%(包括结合有效的药物治疗)的数字,尽管我国目前许多大医院已经能够达到这一水平,但是仍有许多医院不能有效开展急诊PCI,相关研究就显示2001年至2011年10年间,我国STEMI患者住院死亡率无明显降低,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开展急诊PCI的相对数量还太少(图3);其次是复杂危重合并症病死率极高,因此未来还应大力推行急诊PCI及相关协作,并针对复杂危重合并症展开病案经验总结分析,提升急诊PCI预后结果,最大程度使患者获益。


图3 我国急诊PCI应用比例


在谈到溶栓与PCI合理结合中,韩院士认为,溶栓不是AMI再灌注治疗的终点,而是再灌注策略的起点,是STEMI再灌注策略的一个启动部分;在中国目前优质医疗资源相对稀缺并且分布不够合理的情况下,将溶栓和介入进行良好的结合,在基层医院尽早对STEMI患者进行溶栓,其后尽快转运到大型医院实施急诊PCI,是有前景的治疗策略。


二、 主要专家的贡献


在回顾我国心肌梗死治疗发展历史的过程中,韩院士也特别回顾与介绍了为该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专家代表及具体工作成果(图4,5,6,7,8,9,10)。



图4



图5



图6



图7



图8



图9



图10



三、 救治相关新体系和新技术不断发展


针对目前国内发展历程,韩院士还就国内正在开展的救治相关新体系和技术进行了介绍(图11)



图11



图12



图13



四、展望


展望未来我国心肌梗死治疗前景,我国正在通过以下工作积极改善当前状况:通过部分二级医院或县医院逐渐推广PCI,完善“基层医院溶栓-120转运-大医院介入”协作网络,将使再灌注比率及救治水平将会进一步提升;从专业和社会层面强化初级预防,建立STEMI“防、治、康”全链条,预防和康复领域也正在逐步发展;此外,心肌干细胞移植的研究正在深入开展,如干细胞诱导分化成心肌或心肌样细胞需要进一步寻找证据,有关何时、何条件下行何种细胞的移植治疗值得进一步研究。纵观以上发展历程与当前工作的开展,韩院士认为中国心血管医师未来将大有可为。


来源:医心网



上一篇:重磅|中国自主研发心血管OCT系统正式上市 助力PCI精准治疗
下一篇:DES患者非靶病变需要再治疗率较高!
评论列表:(评论 0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最短5个字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