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心网  >  独家资讯  >   正文

【CHC2015】杨进刚——实现医学价值,治疗医疗“心力衰竭”

发布于:2015-08-11 10:49    

近年来移动医疗已悄然兴起,而近来政府抛出的“互联网+”概念似乎也成为了这一“新兴事物”的有力推手,然而,通过或多或少的接触,您是否已经真正了解,或者说受益于相关的“产品”?包括移动医疗APP、微信平台或各种可穿戴式医疗设备等?今日CHC大会第六届心血管技术培训及交流工作研讨会上,杨进刚教授分享了他对“互联网+”医疗的一些独到见解,以下甄选亮点与您共享:


杨教授认为,目前,中国医疗面临着“心力衰竭”症状,形象的解释就是,心肌肥大(公立医院扩张);心肌细胞坏死(医生猝死);肺淤血(看病难);外周血管收缩(无出院后管理);微循环障碍(基层医疗问题);心肌收缩不同步(医疗质量差异大),在此情况下,移动医疗的出现本应是“一剂良药”,但就目前移动医疗的环境、信息供给、规范化及合理化利用来看,或许还存在许多欠缺。例如,近来通过微信传播引起广泛热议的医学信息,如“跑步比久坐更易死亡”,“每周跑步超3次会死亡?”,“美国指南不限制胆固醇摄入”以及“心脏支架手术在国外七八十年代就淘汰了…..”或许某种程度已经造成了健康信息的误导。其次,时下大量的医疗APP为开展远程医疗进行的“抢医生”大战,或许无形中增加了医生的工作负荷,因此并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在这样的一种大环境下,移动医疗并不能改善中国医疗的“心力衰竭”症状,反而或许会加重其负担。


以上的这些例子从一个侧面提示我们,是时候思考“互联网+”医疗的真正意义了。相较之下,杨教授认为他更加认同政府倡导的“互联网+”医疗本质更应当是“互联网+”健康这一概念。


也就是说,“互联网+”医疗不应只是着眼于医疗,而应当是医疗的补充,而互联网+健康或许才是我国心血管病防治的根本道路。事实上,政府在有关推进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过,禁止医生私自开展远程医疗;同时指出,移动健康未来应该是一个交互模式,其应当涵盖以下内容的建设:居民健康档案,远程医疗是发展重点;慢病预约诊疗纳入惠民行动;以医院、医生为主导创新移动医疗应用。


在针对如何改善以上问题,并合理利用好移动医疗问题上,杨教授认为,应当基于“互联网+”健康的概念,为医生“做减法”,未来的移动健康应该是巧用远程会诊+网络培训以及利用移动医疗为医生开展更多辅助工作,例如收集真实世界病例,做好材料准备以便开展临床经验总结、分享与规范化治疗指导;针对健康人群应做好健康管理,为其传播专业、准确的医学健康信息;对术后患者积极开展预后防病知识的供给等。只有这样,才能将互联网时代打造成连接医生与患者的“连接”时代,实现医学价值,真正改善中国医疗的“心力衰竭”症状。



来源:医心网




上一篇:重磅|中国自主研发心血管OCT系统正式上市 助力PCI精准治疗
下一篇:【CHC2015】张昆——TAVI术中护理配合
评论列表:(评论 0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最短5个字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