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心网  >  独家资讯  >   正文

【CIT2016】“互联网医疗”专场精彩内容都在这里(下)

发布于:2016-03-31 10:00    

上接:“互联网医疗”专场精彩内容都在这里(上)



 

一、互联网时代的医学大数据


讲者 张锋 国家卫生计生委规划与信息司


随着“十三五健康中国2030”规划的提出,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医疗相关规划,信息化作为其中十分重要的内容被专项规划,信息化本身在“十三五”时期将对包括临床应用在内的整个医疗行业带来新的重大转变。国家卫生计生委规划与信息司副司长张锋在3月20日CIT大会“互联网医疗”专场就“十三五”人口健康信息化规划方面的考虑进行了报告。


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推动健康中国建设,推动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线上线下结合,提升健康信息服务和大数据应用能力,发展远程医疗和智慧医疗,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分享。这有利于深刻认识国情,有利于全社会参与,有利于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健康服务业的发展,更好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发挥积极作用。


从信息技术本身来看,它处于PC互联为主到以移动互联为主,再到产业互联为主导的新阶段,未来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向智能化、综合化、高速化演进升级,新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应用融合深化引发生产方式、消费方式、管理方式的持续变革。同时,信息技术也正在改变着传统的医疗模式。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新的医学时代,将对循证医学、关注病征的传统医学产生强烈冲击甚至颠覆。在新技术的支持下,个体治疗、检查、健康管理成为关注重点,从而催生新型健康医疗模式,即数字医学工具催生精准医学时代;新生代“数字化医生”;远程、虚拟家庭出诊;移动医疗、互联网医疗、云医院纷纷涌现。整合协同医疗新模式或是未来医疗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十二五”期间中央投资推动卫生信息化建设,目前国家正在建立电子档案和各级信息平台,以电子健康档案为基础、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14个省份建立升级信息平台、121个地市和690多个县建立区域信息平台。


“十三五”期间国家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2020年及远期目标是,每个家庭拥有合格的全科医生,每个居民拥有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和功能完备的只能健康卡;跨层级、跨机构、跨部门的信息共享、上下联动、医保医药医疗协同管理、居民健康服务的人口健康服务信息体系。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在现有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化应用开发、信息化标准规范、信息化法律制度基础上,依托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医疗物联网、远程医疗等新的技术,最终实现智慧医疗,这是十三五技术方向的规划。


“十三五”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是,编制“十三五”人口健康信息化专项规划和安全规划,组织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探索行业关键技术应用正常、核心信息系统和重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建设。


“十三五”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的主要领域包括:(1)建立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网络体系,建设网络化急救系统和移动应急业务平台,稳步推进疾病风险分析、临床诊断、临床路径等智能化应用。(2)深化医疗物联网应用,健全医联体信息体系,强化健康医疗APP规范服务,推广全民数字化、智能化健康医疗新模式,不断扩大智慧医疗服务覆盖面。


二、通过互联网医疗改善患者疗效


讲者 郑哲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郑哲教授结合国内外eHealth相关研究结果及其参与的团队研究与实践,从专业的角度介绍eHealth在改善临床疗效方面的突出作用。


首先,郑哲教授引用了近期的热点——李世石与AlphaGo人机大战,来说明人工智能某些方面的学习能力已经超越人类,这也表示人工智能前景光明,希望人工智能可被用于解决当前医疗存在的问题和挑战。2015年国际电信联盟报告指出,移动手机和移动网络覆盖率已高达90%以上,智能手机覆盖率也接近50%,因此,这些设备是未来生活必备品,或可影响人类的生活方式。


eHealth是一种基于网络的技术,服务于医疗健康领域,可利用互联网和相关技术去获得、传送、分析和输出健康信息。在过去20年,eHealth的研究不断增加,2015年相关文献累积接近2000篇。他介绍了目前比较热门的互联网医疗的相关研究:


(1)2005年发表在N Engl Med上的一项电子警报预防血栓栓塞研究,该研究入组伯明翰妇女医院2506例血栓风险增加的住院患者。结果显示,电子警报预防血栓栓塞工具可显著减少患者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发生率。(N Engl Med 2005 Mar 10;352(10):969-77.)


(2)2015年发表在N Engl Med上的一项CPR移动定位系统研究结果显示,该系统与心脏骤停患者旁观者发起的CPR发生率增加有相关性。(N Engl Med 2015 Jun 11;372(24):2316-25)


(3)2011年发表在Lancet上的一项研究评估利用无线肺动脉血流动力学监测器改善心衰患者的结果,该无线器械可每日自动给患者发送肺动脉压测试结果。该研究结果显示,该系统可改善心衰患者再住院率,有助于心衰患者的管理。(Lancet.2011 Feb19;377(9766):658-66)


(4 )2014发表在JAMA上的TEXT ME试验结果显示,定期的短信预报可显著改变冠心病患者的行为。该试验说明,简单花费较低的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慢性病患者的不良行为,有助于患者康复。(JAMA.2015 Sep 22-29;314(12):1255-63)


(5 )2011年发表在N Engl Med上的一项研究入组415例患者,患者分为自我调节组、远程干预组和混合组(远程干预+面对面干预)。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体重减轻多于自我调节组,且两组干预组结果相似。(N Engl Med 2011 Nov 24;365(21):1959-68)


综上所述,eHealth 或可最优化健康服务提供者的工作,也可改善健康服务接受者的行为,前景光明,但是也存在一些缺陷,主要体现在:(1)mHealth可能无用并且有害。(2)APP有效性的证据缺乏。(3)mHealth长期有效性仍需评估。(4)试验证据建立的速度远远低于通信技术的发展。


当前,中国医疗行业存在的问题是医疗资源不足、健康服务质量较低、患者较多,因此,花费较低的mHealth在中国前景光明。2014年发表在BMC Public Health上的一项在中国和印度进行的研究结果显示,培训乡村医生并提供辅助电子决定系统可改善冠心病高危患者的防治。2015年发表在Cirulation上的SimCard试验入组中国高危冠心病患者1036例,结果显示,低花费循证心血管管理系统可增强冠心病一级预防。2016年MISSION-1研究的方法学在线发表于American Heart Journal。该研究的亮点是阜外医院的外科团队设计了基于微信公众号的综合干预措施,用微信管理搭桥医生二级预防行为,研究结果将在2017年发表。


总体而言,eHealth可改善患者结果,前景光明,但是仍需开展高质量大型试验证实这一结果。同时,为了紧跟mHealth的发展速度,创新试验设计,比如大数据研究,也是需要的。SimCard试验和MISSION试验或为未来中国eHealth研究建立标准。


三、数字革命及其在心血管领域中的应用


讲者 Chaim S. Lotan  以色列哈达萨大学医疗中心


Lotan教授分析了当前全球数字革命的情况,根据以色列移动医疗设备和临床试验结果总结了APP、可穿戴设备和植入式传感器给心血管领域带来的获益。


近年,全球手机应用不断增加,2013年全球智能手机应用已超过6亿,移动服务连接着人们生活,逐渐成为生活的中心,移动行业或将成为人类史上最大、最有力的平台。数字健康投资不断增加,医疗科技和健康服务技术不断融合,95000多种健康服务APP产生,人们生活方式逐渐与慢性疾病管理融合,患者可自行控制和管理自己健康,可穿戴设备的投资也不断增加。未来10年,移动医疗将在医疗健康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医疗行业由医生、患者和支付方三方构成,在数据革命下,mHealth可使这三方共同获益,实现共赢的局面,即医师可持续收集数据、评估日常数据、诊断时间更加灵活;患者可更充分了解自己病情、可参与治理、可与服务者交流;支付方通过HC传送模式可节省开支。


远程监测设备主要包括APP、可穿戴设备、植入式传感器。


当前处于APP爆发时代,常用APP主要有追踪APP、训练APP及营养APP。这些APP可提供日常非常重要的信息,比如热量、营养、治理糖尿病的方法等,也可记录健康人群和非健康人群的日常行为。这些APP也可提供非常重要的数据。近年,在数字健康技术的推动下,可穿戴设备也迅速发展,比如三星simband、Googlefit、Apple Healthkit。可穿戴设备可提供非常重要的信息,未来可穿戴设备可持续监测包括心率、身体状况、体温在内的很多人体信息,比如以色列公司研发一种内置24 h ECG传感器的智能T恤衫,这种设备可使孕妇在手机上24 h监测胎儿的情况。另外,为了解决患者药物依从性差问题,智能药丸、智能药丸盒、行为提醒工具诞生。当前,传感器种类较多,比如纹在皮肤上的电子传感器可作为实时健康检测器,其内部植入ECG/EMG等。


心脏病/卒中导致的死亡占整体死亡的1/3,每年全球有一千七百万人因心脏病死亡。在中国,这一数字为二百六十万,每天就有7000人因心脏病而死亡。因此,心脏病是数字健康领域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远程监测可监测慢性心衰、后心肌梗死、糖尿病、高血压等。远程监测可获得多种综合数据,比如ECG、心律失常、心率,从而分析患者特征和病情,也可进行术后监测。比如,无创心衰监测器可由患者自行控制,可减少患者住院和健康服务花费,也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远程无线小型传感器利用身体嵌入雷达技术可直接准确的测量胸腔液体,可提早警示慢性心衰患者肺淤血,并且可最小化患者参与度,增强数据的可靠性。


数字革命才刚刚开始,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条道路也非常重要。未来数字技术或将改变当前心血管临床实践,整合数字技术或可改善介入手术结果,有助于选择最佳治疗方法,预测手术并发症、及时提供患者术后信息,确保患者最优康复。同时,大数据健康分析也将在未来催生新的商业模式。

 

来源:医心编辑部整理



上一篇:重磅|中国自主研发心血管OCT系统正式上市 助力PCI精准治疗
下一篇:【CIT2016】“互联网医疗”专场精彩内容都在这里!(上)
评论列表:(评论 0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最短5个字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