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心网  >  独家资讯  >   正文

【视点】Gregg Stone:识别易损斑块进行早期干预是可行的

发布于:2017-01-18 10:46    

 

 Gregg Stone, MD

 

近年来,对可引发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冠状动脉内易损斑块进行早期预测识别以及干预就可有效阻止心脏病发作的假说引起广泛关注。究竟这一假说仅仅是“想当然”还是真实有效,日前,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心血管研究与教育主任Gregg W. Stone博士在接受Medpage Today采访时给出了他的观点。

 

Stone博士首先肯定了这一假设的真实性,并介绍,当前正在致力于调整能够确定这些易损斑块,并明确这些患者是否需要接受早期系统性或者甚至是病灶性治疗的最佳模式。

 

易损斑块指冠脉内可被识别的能够引起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肌梗死和心脏病猝死的病变。从病理学来讲,易损斑块作为病变类型中的某种亚型已早为人知,通常被称为薄纤维帽粥样斑块(即TCFAs),但有时,这些斑块也表现为易腐蚀,或大的钙化节结。


易损斑块来自全身炎症,其是斑块演进的基础,由炎症发展为斑块的过程会持续2050年。经过在冠脉内的重构、脂质堆积等演变过程,易损斑块会突然发展为更加严重的表现形式。事实上斑块随时都会破裂并修复,大多时候这是一个悄然的过程,但当病变狭窄严重到一定程度,或斑块负荷过重,造成在斑块顶端发生其它斑块破裂,或诱发其它血栓事件,就会导致猝死或大面积心肌梗死或不稳定心绞痛。

 

因此,Stone博士指出,易损斑块确实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真实现象。现在,临床已确实能够借助许多工具识别这些病变。首先,可利用无创影像学,其次是有创影像。无创影像学,特别是CT血管造影,能够识别富含脂质的斑块,其通常是薄纤维帽粥样斑块,较大,有可能是轻微钙化、低HU值(Hounsfield Units)的重构斑块,以及一些引发未来事件的危险斑块。

 

此外,还可以使用有创导管增强的信噪比技术,将导管对准斑块诊断。已经完成的一些良好试验结果显示,利用无线电频率、血管内超声(IVUS)或VH-IVUS能够验证易损斑块的假说。在PROSPECT研究以及其它一些后续研究结果中显示,VH能够识别薄纤维帽粥样斑块,这些斑块后续的病变进展非常迅速,会引起急性冠脉综合征事件。


目前Stone博士团队还在观察诸如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及近红外光谱学等模式来识别富含脂质的斑块或薄纤维帽粥样斑块,其将帮助临床医师识别最能从以下治疗方式获益的高危斑块患者,如系统性治疗策略,或是未来将实现的利用如生物可吸收支架进行的病灶性/局部易损斑块治疗。


译自:http://www.medpagetoday.com/cardiology/pci/62525

原标题:Pearls From: Gregg Stone, MD

Interventional cardiologist defends the vulnerable plaque hypothesis

编译:Amy




上一篇:重磅|中国自主研发心血管OCT系统正式上市 助力PCI精准治疗
下一篇:ACC最新TAVR术适宜患者评估指南要点
评论列表:(评论 0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最短5个字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