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雅玲院士访谈系列之一:如何开展高质量临床研究
发布于:2017-05-25 10:11
编者按
5月,花开的季节。在韩雅玲院士到访CCRF洽谈临床试验合作之际,医心有幸参与其中,并就一系列问题对韩院士进行了专访。医心现将采访记录分期发布,为广大读者呈现韩雅玲院士的独家观点,敬请关注。
韩雅玲 沈阳军区总医院
如何开展高质量临床研究
医心:众所周知,我国临床研究起步晚、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还十分明显,但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临床研究的投入,更多的企业也将临床研究的资源投向中国,我国开展高水平临床研究的条件和临床研究管理的质量已得到显著改善。那么还请韩院士综合国内外同道的经验,和我们谈谈开展高质量的临床研究需注意哪些内容?
韩雅玲院士:高质量临床研究的开展能力可以被视作是一个国家医学科学研究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因为所有创新性的治疗方案必须通过严格的随机对照临床(RCT)来证实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和大多数中国的心脏中心一样,我们的临床研究大约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才开始起步。近10余年来,随着国家对临床研究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在我们不懈努力下对研究设施、资源的不断完善,我们在临床研究方面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当然,这其中也必然伴随着艰难与困苦。
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我个人有以下几点体会:
首先,一定要将最重要的、最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作为选题依据,且应基于坚实的理论基础提出研究假设,应有大样本注册研究和/或小样本RCT预试验证实新的治疗方案安全有效;
其次,试验前应预设研究假设、研究目的、研究终点和亚组分析,在安全性和有效性主要终点上应十分谨慎,使试验结果具有预期的临床意义;
第三,需要谨慎定义每一条患者入选和排除标准研究,研究对象的定义和范围决定了新治疗方案可能使哪些患者获益,这对研究结果的适用性和临床意义至关重要;
第四,为保证临床研究能够顺利进行,应纳入具有丰富临床研究经验的中心并确保地理分布的均衡,尽可能的避免试验方案偏离并保证高随访率,研究的领导者(主席、主要研究者和学术委员会)要高度负责,有时间和精力全身心投入到临床研究中,责成并督促相关同志密切与入选中心联系,确保按研究流程入选和随访;
第五,为保证临床研究数据真实、可靠,应成立或聘请各种相关的专业团队(有些是必须的),如聘请高素质的临床试验监察团队来上报/核对临床事件、收集溯源材料,成立独立于研究的临床事件核查委员会(CEC)和数据安全监察委员会(DSMB)来判定临床事件,责成独立的核心实验室和统计团队来产出结果和进行统计分析等。
I love it 2研究进展
医心:请您谈谈您主持的I love it 2研究目前进展情况怎样?对该项研究进展您是否满意?
韩雅玲院士:I-LOVE-IT2研究(评估Tivoli生物可降解聚合物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和Firebird2雷帕霉素钴铬合金冠脉洗脱支架在冠脉血运重建手术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前瞻性、多中心、开放、随机对照研究),于2012年10月启动入选,2013年6月入选结束,全国32家中心共同参研,共计入选有效病例2790例。
本研究目前已完成全部入选患者的3年临床随访工作,其中:1年随访完成2774例,随访率为99.4%。2年随访完成2735例,随访率为98%。3年随访完成2715例,随访率为97.3%。预计今年8月完成4年的随访工作。
I-LOVE-IT2研究的一年研究结果及18个月结果已分别在JACC Cardiovasc Interv和Circ Cardiovasc Interv杂志中发表。该研究12个月随访结果表明,生物可降解聚合物涂层钴铬合金药物洗脱支架(BP-SES)的长期疗效不劣于永久聚合物涂层的铬合金药物洗脱支架(DP-SES)。以往亦有其他文献报道,BP-SES与DP-SES相比,可能有助于减少晚期不良事件,因此我们可能将继续随访至术后5年,以比较两种不同聚合物涂层DES的晚期疗效和安全性。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置入BP-SES后应用6个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对比12个月DAP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我们前期发表的18个月结果中可喜地发现,BP-SES术后应用6个月DAPT与12个月DAPT相比,有一致的疗效,且出血风险有降低趋势。
基于我们的研究结果可以推断,BP-SES术后应用6个月DAPT既能降低介入术后长期应用DAPT高额的医疗费用,还能减少患者出血的风险和其他药物不良反应。
本研究的另外4篇相关文章也陆续发表在CCI(多枚BP-SES植入后6个月或12个月DAPT疗效和安全性的比较;残余SYNTEX评分分层对6个月或12个月DAPT的影响)、中华保健医学杂志(老年冠心病患者PCI后12个月疗效的性别差异)和解放军医学杂志(植入长BP-SES术后6个月DAPT与12个月DAPT的临床比较)。
我对本研究目前所得的研究结论及进展比较满意,同样对该研究3-5年所得的结论充满信心。
关于药物涂层球囊之我见
医心:韩院士,请您介绍目前关于药物涂层球囊你们做了哪些研究?您对药物涂层球囊的疗效有何评价?
韩雅玲院士:药物球囊(Drug Eluting Balloon, DEB)扩张术已作为治疗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一种选择,而对于药物球囊能否有效治疗分叉病变,此前并没有中国人群相关研究。因此,我们设计并进行了一项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优效设计研究(BEYOND研究),旨在评价国产冠脉药物洗脱球囊(PEB)与单纯球囊扩张(BA)相比,在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狭窄病变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由我本人担任PI,荆全民教授担任Co-PI。
该研究于2014年12月至2015年11月期间完成入选,在国内10家中心共入组222例患者(PEB 113例vs. BA 109例)。主要终点为9个月靶病变血管管腔直径狭窄程度。次要终点包括:1、6、9个月的靶病变血运重建、靶血管血运重建、靶病变失败(心源性死亡、靶血管心肌梗死、靶病变血运重建)、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死亡、心肌梗死、卒中、靶血管血运重建)等。并于2017年3月31日,第十五届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CIT 2017)中正式公布了BEYOND研究结果:该国产药物球囊显著地降低了靶病变直径狭窄程度,在靶病变血运重建、靶血管血运重建、靶病变失败、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死亡、血栓、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等方面均非劣于普通球囊。
BEYOND研究得出这样的结果,也与我们的试验设计有较大的关系。我们团队在设计试验时,方案要求非常严格。入组的所有患者,首先都要进行充分的预扩张和对吻扩张,最后才应用药物球囊或普通球囊对分支进行扩张。其实,临床试验是否能够获得预期结果与试验本身的设计以及执行情况有密切关系。在本研究中,所有参研中心都执行统一的研究标准。
结合本研究数据,相信未来药物洗脱球囊在治疗小血管、合并糖尿病、分叉病变以及再狭窄病变等患者中都会产生较理想的应用效果。尤其是在近期发现全降解支架在直径2.25mm以下超小血管病变未能取得理想结果的情况下,药物球囊对超小血管病变可能具有独特的治疗作用,患者更容易接受。从长远效果考虑,冠脉病变如植入太多的支架,治疗效果可能不如预期。而药物洗脱球囊的问世,则可能有效减少支架的使用,体现了“介入无植入”的新理念,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不仅挽救生命,也能使患者享受更好的生活。
来源:医心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