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冠脉分叉病变读图要点
发布于:2017-08-18 11:56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虽然只占介入治疗冠脉病变的20%左右,但冠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策略是每个术者面临的重要问题,而冠脉分叉病变读图结果决定着治疗策略。在近期结束的第十四届心脏影像及心脏干预大会(CICI2017)上,广州红十字会医院李丽教授向与会者分享了冠脉分叉病变读图要点。
一、病变分型
造影分型有多种,比较常用的为Medina分型,如下图所示:

二、主支与分支大小
在分支病变弥漫或血管直径较小时,冠脉造影定量分析(QCA)参考血管直径(RVD)的可靠性降低,误差变大。虽然主支与分支大小有一定的规律,即相差0.67倍数关系,但对临床的实质性帮助不大。

值得注意的是,直径并不是唯一需要关注的因素!当分支直径<2 mm时,一般不需要保护,但以下几种情况除外:①急性心肌梗死(AMI)左前降支(LAD)近端闭塞、D1(对角支)较长时,必须保护;② LAD只有孤立的一个近端D1时,必须保护;③右优势时,累及AM或RV的分叉病变,必须保护AM和RV;④左主干末端病变,一般需要保护分支(回旋支)。
三、角度

测量角度可帮助判断是否需要导丝保护,远端分叉角度<60度,斑块多沿着分支外侧缘延伸,故需要保护导丝(见下图)。

其次,测量角度还可预测导丝进入边支的难易度;指导双支架术式选择;预测分支导丝损伤。


四、斑块位置
斑块位置可改变分叉角度,预测分支闭塞。虽然斑块位置和狭窄程度并不是预测分支闭塞的主要因素,分叉脊移位才是导致分支闭塞最主要的因素,但要同时考虑斑块位置、分叉脊移位均参与其中。李丽教授既往研究发现,只有不到5%的斑块长在分叉脊上,需借助血管内超声诊断。

五、总结
对于冠脉分叉病变,获得理想的造影图像是第一步,要关注分叉病变的分型与斑块位置,正确评价分支大小与供血范围、分支数目、分支与主支角度,有助于选择最佳术式,以期获得最佳即刻与远期疗效。
来源:医心
致远 整理

广州红十字会医院李丽教授
在进行冠状动脉分叉病变造影前,我们需要考虑以下问题:是干预还是不干预以及如何干预,尤其是分支血管是否要进行干预;如何保护边支,用何种术式等。涉及考虑的因素包括病变分型、边支大小、分叉角度和斑块位置等。在进行冠脉分叉病变造影时,术者要注意进行多体位照相,将病变暴露清楚。一、病变分型
造影分型有多种,比较常用的为Medina分型,如下图所示:

二、主支与分支大小
在分支病变弥漫或血管直径较小时,冠脉造影定量分析(QCA)参考血管直径(RVD)的可靠性降低,误差变大。虽然主支与分支大小有一定的规律,即相差0.67倍数关系,但对临床的实质性帮助不大。

值得注意的是,直径并不是唯一需要关注的因素!当分支直径<2 mm时,一般不需要保护,但以下几种情况除外:①急性心肌梗死(AMI)左前降支(LAD)近端闭塞、D1(对角支)较长时,必须保护;② LAD只有孤立的一个近端D1时,必须保护;③右优势时,累及AM或RV的分叉病变,必须保护AM和RV;④左主干末端病变,一般需要保护分支(回旋支)。
三、角度

测量角度可帮助判断是否需要导丝保护,远端分叉角度<60度,斑块多沿着分支外侧缘延伸,故需要保护导丝(见下图)。

其次,测量角度还可预测导丝进入边支的难易度;指导双支架术式选择;预测分支导丝损伤。


四、斑块位置
斑块位置可改变分叉角度,预测分支闭塞。虽然斑块位置和狭窄程度并不是预测分支闭塞的主要因素,分叉脊移位才是导致分支闭塞最主要的因素,但要同时考虑斑块位置、分叉脊移位均参与其中。李丽教授既往研究发现,只有不到5%的斑块长在分叉脊上,需借助血管内超声诊断。

五、总结
对于冠脉分叉病变,获得理想的造影图像是第一步,要关注分叉病变的分型与斑块位置,正确评价分支大小与供血范围、分支数目、分支与主支角度,有助于选择最佳术式,以期获得最佳即刻与远期疗效。
来源:医心
致远 整理
相关文章:
